骨质疏松也是一种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

白癜风做什么检查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328/5262667.html

最近,一位糖尿病患者来门诊开药,特别提出开一盒钙片,预防骨质疏松,并且分享了与他一起抗糖战友的经历。

他的抗糖战友,65岁,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15年,血糖控制达标。一周前运动锻炼时摔倒,到医院拍片检查,诊断髋关节骨折。

骨密度检查:T值≤-2.5,提示骨质疏松。

医生告诉他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引起钙流失,加重骨质疏松,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一些饮食、运动细节以及补钙知识。

的却如此,糖尿病指南指出:“糖尿病人群比未患糖尿病人群更易缺钙患上骨质疏松”。

糖尿病患者要延缓和避免骨质疏松的加重和进展,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骨的代谢,骨代谢依靠两种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生成骨组织纤维和基质。

破骨细胞:破坏并吸收分解骨组织。这两种细胞协调作用维持骨的正常代谢。

糖尿病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骨代谢,引起骨量流失。

①高血糖导致成骨细胞凋亡,抑制成骨细胞分化成熟;增强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能力。

②高血糖抑制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合成和释放,而IGF-1可刺激成骨细胞样细胞的增殖作用。

③胰岛素可促进成骨细胞和骨胶原组织合成,而2型糖尿病常伴有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

④糖尿病多尿的症状,促进大量的钙、镁、磷等元素随尿液排出,导致骨合成的原料缺乏。

⑤糖尿病肾病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骨钙动员增加,加重骨量丢失;此外肾功能不全时1-α羟化酶活性降低造成1,25二羟维生素D合成减少,进一步加重钙吸收障碍,引起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早期症状

不少糖尿病患者伴有周身不适、疲乏无力、腰背疼痛症状,但大多数人认为是糖尿病本身造成,出现症状未引起足够重视,延误治疗时机。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腰背痛、周身骨骼疼痛、负荷加大后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翻身、坐起、行走困难,身高减少或者驼背等症状时,应特别警惕,医院做骨量评估检查。

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不要吃

临床上常见的骨质疏松人群中有8%-15%的人并非因为缺钙、维生素D或者疾病引起,而是由药物导致体内矿物质代谢紊乱所致。

糖尿病患者服药时注意以下几种药物的影响。

①降糖药中的噻唑脘二酮类,它会导致骨量丢失剂骨折风险增加,代表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②糖皮质激素,导致骨质疏松中最常见的药物,它可促进蛋白质分解、抑制其合成,并增加钙磷排泄。

③抗凝药:华法林、肝素等,分别通过抑制降钙素沉积和增加骨胶原溶解、抑制骨形成。

④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长期服用减少钙吸收,促进维生素D降解等。

糖尿病患者如果避免不了服用上述药物,需注意维生素D、钙和抗骨质疏松的药物的服用,并定期检查骨密度。

怎样合理饮食

合成骨的原料有很多,包括胶原蛋白、钙、磷、镁、锌、维生素D、维生素C。

锌可促进骨细胞的繁殖和再生,维生素D可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维生素C可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延长骨细胞的寿命。

糖尿病患者在保证平衡膳食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保证日常钙摄入量,减少额外钙的流失。

奶制品要摄入:奶制品是钙摄入最佳的来源,一般毫升牛奶中含有-毫克的钙。

含磷食物要充足:保证每日1-1.5g/d的磷摄入,开心果、蚕豆、玉米、燕麦和腰果中含磷丰富。

休闲饮品要限制:建议戒烟酒,减少咖啡的摄入,烟酒影响骨的新陈代谢,喝浓咖啡造成钙流失过多,碳酸饮料要适量。

烹饪细节要掌握:草酸影响钙的吸收,菠菜、苋菜、西兰花、菜花等含草酸较多,食用时建议开水焯一下。

每日补钙剂量

很多人知道日常生活中需要补钙,但是不知道每日补充多少,需要补多长时间,担心补钙不合理造成钙量超标引起结石。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指出,成人钙摄入量mg/d,50岁及以上人群摄入量为-mg/d。超大剂量补钙可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需要注意的是,钙剂在人体不易被吸收,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在小肠内吸收,因此补钙时多食入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

中国营养学会膳食钙参考摄入量

年龄段

膳食钙参考摄入量(mg/d)

<6月

7-12月

1-3岁

4-6岁

7-10岁

11-13岁

14-17岁

18-49岁

>50岁

孕早期

孕晚期、哺乳期

中国营养学会维生素D的参考摄入量

年龄段

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IU/d)

<65岁

≥65岁

孕期、哺乳期

具体是否需要补,补多大剂量,补多长时间需要听医生的。

预防骨质疏松,如何运动

当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骨质疏松之后,建议进行平衡和灵活性训练的运动,运动中重点预防跌倒,可以参加的运动有体操、舞蹈、太极拳等。

运动中更应注意场地的平整、一旦出现骨痛、抽筋等症状原地休息,如不缓解及时就医。

如何自医院检查

日常生活中怎样判断自己需不需要检查,有没有患上骨质疏松的风险,风险是高还是低,下面提供一个公式可以供大家参考: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体重—年龄)╳0.2=骨质疏松风险指数(OSTA)

指数大于-1:低风险不用处理;

指数小于-4:高风险医院进行治疗;

指数在-1和-4之间:医院咨询。

最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骨骼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平日的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

试问一下:您有骨质疏松吗?

参考文献:

1.马远征、王以朋、刘强等,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年12月第24卷第12期.

2.《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社区指导原则》编写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诊疗指导原则,中国医学杂志.-3.

作者:李秋红

精品推荐

许樟荣(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医院

糖尿病基础知识问

医院

如何驾驭胰岛素,达到最佳控糖效果

《糖尿病之友》杂志社

破解餐后高血糖,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糖尿病之友》杂志社

糖尿病一周专用食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2013fanxian.com/jbzzd/73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