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前期如何诊断和预防

哪里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好 http://m.39.net/pf/a_5888056.html
空腹血糖7.0mmol/L是一条红线,超过了这条红线,即使没有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建议改日复查一次,如依然超标就可诊断为糖尿病。但是,从健康人过渡到糖尿病还有一个“灰色地带”(空腹血糖在6.~7.0mmol/L

),这个“灰色地带”就是糖尿病前期,从健康人的行列迈入糖尿病前期的人称之为糖尿病的“预备队”。他们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极高,随时有可能列入糖尿病病人的“正式编制”。有研究显示,每年有.5%~0.0%的糖尿病前期者进展为型糖尿病。因此,不要错过早期发现糖尿病信号的调整时机。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一个动态临床过程,是正常人发展成为型糖尿病患者的必经阶段。糖尿病前期一般没有症状,不容易被发现,但它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

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患者随访6.5年,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血糖者的8倍多。因此,这一类人群可谓是糖尿病的“后备军”,对待糖尿病前期绝不可掉以轻心。

糖尿病前期如何诊断?

符合以下三点中的任何一点,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6.~7.0mmol/l。

、进行83克口服葡萄糖粉耐量试验,小时血糖为7.8~.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前3天正常饮食,抽血检查过程中不进行剧烈活动,不吸烟。

3、糖化血红蛋白≥5.7%。

什么是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简称OGTT)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是诊断糖尿病的确诊试验。OGTT标准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自03年版中国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试验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50g。.受试者早晨7~9时开始空腹(禁食8~0h)抽取血液测定血浆葡萄糖,此为空腹血糖。3.口服溶于ml水的无水葡萄糖75g,如用分子水葡萄糖粉则为8.5g。儿童则予每公斤体重.75g,总量不超过75g。糖水在5分钟之内服完。

4.从服糖第一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前和服糖后小时分别在前臂抽血测血糖。其中小时血糖抽血时点要求前后误差不超过3分钟。

5.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但也无须绝对卧床,避免体力活动过多或过少。避免精神刺激。

6.血标本应在30分钟之内尽早送检。

7.如口服避孕药,应在试验前一周停药。

8.口服降糖药、阿司匹林、心得安、烟酸、速尿等,应在试验前3天停药。

9.有急重病时应待疾病痊愈后再做。

0.诊断糖尿病应以静脉血浆常规生化检测血糖浓度作依据。而电脑血糖监测仪检测毛细血管葡萄糖浓度主要用于监测血糖变化,不作诊断依据。

哪些人需要做糖耐量试验呢?

.尿糖阳性而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于正常;

.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增高处于界限状态;

3.年龄≥40岁,空腹血糖≥5.6mmol/L或随机血糖≥6.5mmol/L需进一步作糖耐量试验。

4.为了明确是否为糖尿病,需要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明确诊断;

具有以下情况者,每隔年进行一次筛查

.超重或体重指数(BMI)≥4kg/m,或肥胖(BMI)≥8kg/m

.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3.有巨大儿(胎儿体重≥4.0kg)分娩史或曾经诊断有妊娠期糖尿病史者

4.有高血压≥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

5.HDL--C≤0.9mmol/L、甘油三脂≥.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者

6.以往筛查有糖调节受损史

7.静坐生活方式者

8.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9.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0.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者

糖尿病前期如何延缓进展?

大量研究表明,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调节饮食、加强运动等干预措施,可以使一些糖尿病前期患者停留在此阶段甚至逆转,从而降低型糖尿病的发生。延缓或终止糖尿病前期的进展,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健康饮食

不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粮,保证食物中纤维含量。

、坚持运动

每周锻炼五天,不必过于剧烈,每次简单锻炼30分钟有益健康,如散步。美国糖尿病协会称,通过适度的锻炼,每周只要保证50分钟,便可使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58%。

3、保持健康的体重

通过平衡体力活动和适当的营养减去多余的体重。如果不及时处理,糖尿病前期会导致型糖尿病。

4、保持良好的情绪

情绪压力直接会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最终固定下来,进而诱发糖尿病。所以,面对压力和不顺心的事,大家要学会排解,尽量保持情绪的稳定和精神的愉悦。

5、保证充足睡眠

有研究表明,每晚睡眠时间在7~8小时的人,身体最为健康。如果每晚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约倍;如果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患糖尿病的风险则会增加3倍多。由此可见,保持规律的作息,对于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2013fanxian.com/jbzzd/73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