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积食类型不同,按摩食疗方法也

北京专科皮炎医院简答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http://kangtya.com/shenghuo/lehuo/992.html

积食是有不同类型的,家长在常规应对的方法外,对不同类型的积食还应有针对性的调理方案。

一般情况下,按积食的部位来区分,积食可以分为胃积和脾积:按照积滞的食物是否存在可以分为有形积食和无形积食:按照孩子的身体阴阳情况不同可以分为冷积和热积。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调理方法。

胃积和脾积

1.胃积

胃积是指食物积聚在胃肠道上,这样的积食一般与孩子近期吃得过多过饱,或者吃了不好消化的食物有关。食物堆积在胃部,难以得到及时,充分消化,胃受纳功能受到影响,表现在舌苔厚且黄、肚子胀、有口气、大便干结、腹部胀满。胃积比较常见,也比较好处理般采取按摩、食疗中以消食导滞、通便为主的方法为主。

(1)揉板门。板门位于拇指大鱼际中点,有理气健胃、化食消积的功效。

操作:家长用拇指顺时针点揉孩子拇指大鱼际中点,点3-5分钟即可

(2)按揉天枢穴。天枢穴位于肚脐两侧旁开2寸。有疏导大肠、降气通便的功效。

操作:家长用食指和中指指腹按孩子天枢穴,左右两侧穴位各按排

3分钟,力度适中,以不按痛孩子为度。

(3)糖炒山楂。有清肺、消食的功效。每顿饭后让孩子吃3-5勺,可以促进消化,尤其是对吃肉过多引起的胃积调理效果更佳。

做法:山楂50克,红糖适量。山楂去蒂,洗净,切开去核,切碎。锅中放入红糖,加少许水,小火炒化,加山楂翻炒至闻到酸甜味(约5-6分钟)即可。

2.脾积

脾积的孩子平时就吃得不多,吃一点就觉得腹部胀满,主要是因为孩子的脾胃功能差,脾气虚弱,运化功能差,不能把食物很好地转化为水谷精微,通过脾传输到肺,进而输布全身,而是全部积蓄在中焦,形成了痰湿,将元力运化的食物排出去,所以脾积的孩子常有腹泻症状,大便不成形,这样的孩子抵抗力偏低,也会出现厚苔,一般是白苔多,而且齿痕舌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般采取健脾助运的方法。

(1)摩腹。摩腹主要针对孩子肚脐周围的全腹部,有温中建运,行气化湿的功效。

操作:家长四指并拢以孩子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擦全腹部,操作5分钟,让孩子肚子微微发热最好。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以采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渗透力进行。

(2)按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有健脾强胃、益气祛湿的功效。

操作:家长用拇指指腹按揉孩子左右两侧的足三里穴50-次,力度在孩子能承受的范围内稍微重一些,以足三里穴产生轻微的酸胀为宜。

(3)山药麦芽米粥。日常佐餐给孩子食用,有调补脾胃、滋阴养液的功效。适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等。

做法:干山药片、大米各克,生麦芽20克,白糖适量。大米、生麦芽洗净,连同干山药片一同碾碎,救入锅中加水熬煮成粥即可。

有形积食与无形积食

1.有形积食

积滞的食物还在,属于有形积食,其实有形积食就是上面咱们介绍的脾积和胃积的总称,此时只需要按照以上方法把积滞清掉,再稍稍调理脾胃就好了。这里不再多作介绍。

2.无形积食

无形积食往往是慢性的,是指积食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调理而伤害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运化无力,形成脾积。脾积时间久了,孩子正气不足,痰湿庸盛,便会成为无形积食。脾积不同于胃积,脾积是孩子吃得很少就会发生积食,胃积是孩子吃得多或者吃了不好消化的食物会发生积食,而无形积食是脾虚痰湿所致,孩子没吃东西也会出现脾胃不适的症状。积滞的食物早已不存在了,但是脾胃却依然无法正常运行,非常容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因此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孩子进行调理。

(1)顺运内八卦,以掌心内劳宫穴为中心,从掌心到中指根横纹处约2/3位置处作为半径,以此画一个圆,便是内八卦。有理气宽胸、顺气化消宿食、降胃逆、调和五脏等功效,适用于积食内伤、腹胀、胀闷,呕吐等。

操作:将孩子的掌心向上,家长一只手固定住孩子除拇指外的4,并按压住“离”卦的位置,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加持住孩子拇指,用拇指的罗纹面,沿顺时针方向,从“乾”卦运至“”卦。如此操作-次或1-5分钟

(2)分推腹阴阳。腹阴阳是指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功效,是防治积食以及其引发的腹胀、腹痛的常见方法。

操作:家长槎热双手,以双手大拇指沿两肋边缘向两边分推-下,力度以孩子耐受为度。

(3)猪骨汤。猪骨汤营养丰富,添加了以下药食两用的药材之后,可以起到健脾益气、化痰祛湿的功效。如果孩子经常脾胃不适,可以日常佐餐常喝,能整体调理无形积食。

做法:芡实、怀山药(干品)、太子参、陈皮、麦芽各10克,猪骨克。芡实、怀山药、太子参、陈皮、麦芽冲洗干净,装入纱布包中封口。猪骨洗净,放入锅中,加水大火煮沸,撇去浮沫,加纱布包,转小火慢炖2个小时以上,加盐调味即可。

热积和冷积

1.热积

孩子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体质较成年人弱,常有阴阳不足的情况出现。如果孩子阴常不足,那么积食以后积滞容易化热,导致湿热积滞为患,形成热积。

(1)清大肠。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食指靠近拇指的那一侧面)到合谷穴(虎口)的连线处。有清热祛湿、通腑泻热的功效。

操作:家长用拇指按在孩子食指外侧,自指根推向指尖,这样循环操作3-5分钟。

(2)掐四横纹。掐四横纹又称为掐四缝。四横纹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有退热除烦、散结行气等功效。

操作:①让孩子手心朝上,家长一只手固定,另一只手的拇指指腹从孩子的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放2分钟,②用拇指甲孩子的四横线,3分钟,每只手操作5分钟,总体力度以孩子耐受为宜。

(3)白萝卜芦根粥。有清热顺气、健胃的功效。日常佐餐给孩子常食对于防治小儿热积、腹胀等效果良好。

做法:白萝卜半个,鲜芦根10克,大米50克,红糖适量,白萝卜、芦根、大米分别洗净,白萝卜切小块。锅中倒入适量水,故入白萝卜,芦根煮30分钟,加大米熬煮成粥,加红糖煮至溶化即可。

2.冷积

孩子素体阳虚,积食很容易伤到脾阳,导致孩子的阳气不足,这就是冷积。冷积在有积食的症状同时,还会伴随怕冷、四肢厥冷、腹痛、腹泻等症状。冷积对孩子健康影响较大,容易影响孩子生长发育,所以要及时调理。

(1)揉肚角。肚角是指脐下2寸,石门穴旁开2寸的大筋处。在临床上是止痛要穴,同时对于冷积及其导致的伤食腹痛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操作:家长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用三指指腹按揉肚角5分钟

(2)下推七节骨。七节骨是指腰骶正中,命门至尾骨端一线。位于背部正中线,约当第7胸椎处。有温阳止泻、升提阳气的功效。

操作:让孩子平趴在床上,穴位部位全部暴露,治疗前用凡士林涂抹在七节骨穴位上,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稍稍用力自上往下推50次。

(3)小米香菇姜粥。如果孩子有冷积的相关症状,日常佐餐让孩子常食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功效。

做法:小米、香菇各50克,鸡内金、姜各5克。小米淘洗干净;香菇泡发,择洗干净,切丁;鸡内金洗净;美切丝。所有材批入锅中,加水煮成粥即可。

建议:若感觉食疗繁琐可选用健脾消积肥儿膏进行调理:

作者推荐文章链接(点击文字即可查看):

先睹为快,解决小儿厌食、积食、消化不良、腹胀的方法都在这里了

小孩流鼻血原来是身体自救行为,不及时调理必出问题,攻略在此,拿走不谢!

为人父母不知医为不慈

孩子不该吃这么多肉

客观认识过度追捧的牛奶

别再给孩子吃这种蛋糕甜点了

吃这类食物孩子多动症风险高

接地气的孩子更健康

光着脚丫跑的孩子更健康

孩子不长个、少年白、尿床竟和这有关,99%家长不知道!

这个中成药,治好了一万多都没有治好的支气管炎

风寒感冒,鼻塞、打喷嚏、怕冷,厨房就有灵丹妙药

迅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2013fanxian.com/jbby/61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