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那点事儿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的区别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位于中焦,主要的生理功能是运化、升清、统摄血液。脾和胃同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机体的消化运动,主要依赖于脾和胃的生理功能。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依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以脾胃的好坏对于人体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李东桓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脾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身体处在快速生长发育的孩子们来说,更是至关重要,脾胃作为身体的粮仓之地,负责将吃进去的食物消化吸收,转化为身体需要的养分,来满足身体运动所需的能量,如果孩子的脾虚了,也就意味着战争期间的粮草断了,孩子的生长发育也必将收到影响,脾胃比较好的孩子,身体的健康程度,免疫力相对都是比价高的。

那么,脾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脾虚的类别,不通的脾虚对应有不通的症状表现,要却别对待的。

脾气虚

气,可以理解为维持脏腑的功能,就好比我们搬东西需要力量,汽车能跑是需要汽油燃烧提供热量一样,脾要实现运化、升清、统血也是需要动力支持的,而这个动力在中医当中就类似于气的表现。气足则脾对食物、水液的运化能力就会比较强,反之则运化能力不足,出现不运化或者运化不足的表现。这就是脾气虚。

症状:

脾气虚的孩子,妈妈们可以通过这儿表现观察,脘腹胀满,饭后加重,有口淡、口甜,甚至不思饮食的反应,大便干或溏稀,舌胖、白,舌苔薄白,面色萎黄、消瘦等表现。气虚严重的孩子,整个人没有精神,特别容易累,不愿意走动,或者走几步就想让家长抱等。

调理:脾气虚的孩子,主要是喂养不当造成的,比如婴儿期过度喂养,辅食添加不对等,让孩子尚未发育健全的脾胃超负荷运载,积劳成疾,导致孩子的脾胃功能受损。日常调理主要以益气健脾为主。中药材中益气健脾的药材常用白术、茯苓、鸡内金、山药等药材,日常可以吃栗子、牛肉、鸡肉、红枣等食物,另外定期的给孩子做推拿也是不错的外治手段,可以帮助孩子促消化,避免积食,补益脾气。

脾阳虚

阳气是指能量,或者可以理解为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物质,就像我们老人常说的孩子火力旺,怎么更好的理解呢?举个例子,就像我们人到了冬天冷的时候,就不想起床运动,活力大减,而到了天气那暖和的时候,身体的活力又出来了一样,脾阳虚的孩子,火力不足,身体缺乏热量,脾胃功能就不能正常运转,可能只发能发挥60%的能力一样。

症状:

脾阳虚的孩子,在日常表现中多见吃的少,腹胀还容易肚子疼,喜欢喝热水,喜欢按揉肚子,四肢偏凉,面色发白缺少血色,口淡不渴,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调理:脾阳虚的孩子,主要是凉东西吃的过多所致,或者是经常生病导致久病体弱引起脾阳不足,又称脾胃虚寒症。日常调理主要以温补脾阳为主。饮食上寒凉的食物要戒掉,不如凉茶、冰淇淋、酸奶、猕猴桃等,这些常见的零食都是伤脾阳的,日常可以吃些猪肚、春砂仁、温脾健胃,另外经常给孩子用温水泡脚,泡到微微发汗即可,可以帮助孩子去除身体内的寒气,健脾温阳。

脾阴虚

阴虚,可以理解为是物质不够,津液不足,就好比我们在火堆烤火的感觉,比较干,也是脾胃运化失常的表现,此症状多变现为胃阴不足。

症状:

脾阴虚的孩子,机体阴阳不平衡,滋润脏腑的阴液不足,通常会有干燥、燥热的表现,比如口干舌燥,大便干燥,眼袋偏紫红色,舌头红、瘦,舌苔少或有裂纹,手心、脚心发热出汗,心烦、眼睛干涩,怕热等,喜欢喝冷饮,通常很容易上火的孩子多属于这类脾阴虚的情况。

调理:脾阴虚的孩子,日常多数睡觉比较晚,而且油炸、辛辣干燥的食物吃得偏多,而且冷饮喝的较多导致胃肠阴液缺失,导致脾胃阴虚,主要是胃阴不足。日常调理主要以滋养脾阴,养阴和营为主。饮食上油炸辛辣的的食物要戒掉,还要避免吃太多温燥的食物,比如狗肉、羊肉、辣椒、花椒等,这些会加重为阴不足的表现,日常可以吃些山药、鸭肉、小麦、豆腐、西红柿等具有养胃阴的食物。另外脾阴虚得孩子应该早睡,早睡会促进孩子阴液的滋生,缓解胃阴不足的表现。

在临床当中,多把孩子归纳到气虚质的范畴进行调理,脾气不足,导致脾虚功能不足,时间久了,脾阳也受牵连;脾阴虚多在热病之后,因为温热病耗伤津液所致,一般在孩子高烧之后多出现阴虚的症状。

不过这里提醒大家,无论是脾气虚还是脾阳虚、脾阴虚,都是脾虚,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脾胃运化能力不足,消化功能变差,容易积食,出现缺锌、缺钙、缺铁以及赖氨酸维生素等缺乏症,所以要想孩子健康成长,做家长的必要要在孩子脾胃上下功夫,孩子脾胃好,疾病少来找。

另外需要注意的地方是,针对不同的脾虚症状,所采用的饮食是有所不同的,气虚、阳虚多以温补为主,而阴虚则要少用温热食物,而以滋阴性平的食物为主,这个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开学季

养好孩子的脾胃

增强抵抗力

1

如何解决孩子脾虚的问题呢?

●黄芪:中药免疫增强剂,补脾益肺,固表止汗;

●白术:健中醒脾,巩固中焦;

●防风:祛风散邪,阻外邪于体表之外;

●山药:调和脾胃,养胃阴,润肺、健脾、补肾;

●茯苓:健脾祛湿,利尿;

●鸡内金:促进胃肠消化功能,消积滞,促进饮食;

●芦根:清热生津,防止久服生热,不上火;

益气固表,健中醒脾。

用于脾肺气虚所致的神倦纳呆,面黄肌瘦,烦躁不宁表虚自汗,容易感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2013fanxian.com/jbby/61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