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市中西医内分泌代谢病科主治医师厉杨杨
12
厉杨杨
内分泌代谢病科主治医师,年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至今长期从事内分泌临床一线工作。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等内分泌相关疾病的诊治。
72岁的李奶奶,血糖高已经10多年了,平时用胰岛素降糖,控制得还不错。这两天,她因为吃坏了肚子,胃口差吃的少,但是还是按原剂量注射胰岛素,结果头晕、出冷汗,站都站不稳。家里人赶紧测了下血糖,只有2.1mmol/L。于是马上给李奶奶喝了一点糖水,医院就诊。
市中西医内分泌代谢病科主治医师厉杨杨表示,低血糖是指成年人(非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则可诊断为低血糖。无论是在用口服药治疗还是注射胰岛素,都可能会发生低血糖症状。但是对于特别是年纪比较大或者病史很久的患者,也有可能没有出现这些信号,而是低到一定程度就直接昏迷了,非常危险。
低血糖的典型表现有饥饿,发抖,出汗,心慌,头晕,急躁易怒,头痛。低血糖的危害包括:引起血糖波动,控制困难;造成多个器官的功能受损,比如引起大脑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甚至昏迷)以及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如中风、心肌梗死;影响工作,造成事故。
哪些因素可以引起低血糖
1
药物
每个人对药物的效果不同,所以在刚开始用一种药物时,对这种药物敏感的人容易发生低血糖。有些糖尿病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胰岛功能部分恢复,降糖药量没调整,可引起低血糖。厉杨杨医师提别提醒刚开始用药的糖友,刚更换药物或更改剂量的糖友和刚治疗好出院的糖友,一定要记得居家监测血糖,一定及时复诊!
2
饮食
忘记进餐、延误进餐或者进食过少,饮食量不能满足运动的需要或活动量增加,或者吃的没有运动消耗的多。
3
饮酒
酒精减少血糖较低时体内其他物质转化为血糖的能力,使低血糖不能好转。同时,影响药物效果,并且有时使低血糖难以被发现。
4
运动
剧烈活动或活动量超过平常或者空腹运动。
5
升糖激素减少
得了影响升糖激素分泌的疾病,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厉杨杨医师表示,虽说低血糖非常危险,但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正确处理和有效预防。
低血糖发生时如何应对
厉杨杨医师提醒,如果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患者可以通过“15法则”来进行自我调整。
第一个15
当血糖数值低于3.9mmol/L或感受到身体发出的低血糖信号的时候,可以马上给自己15克含糖食物。4片葡萄糖片、ML可乐、4茶勺白砂糖、2—4块方糖、半杯橘子汁、一杯脱脂牛奶、3—5颗硬糖。这些都含有大约15克糖,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地升高血糖避免危险,同时又不至于补得太多,血糖飚的太高。
第二个15
15分钟等待时间。因为低血糖通常让人感觉很不好,容易不停拿东西吃,反而会补过了,所以吃完15克碳水化合物,需要等待15分钟再次测血糖,如果还是低于3.9mmol/L的话,重复给自己15克碳水化合物。
如果症状一直没有改善,医院治疗。如果症状改善了,但离下一餐还有1个小时以上的话,可以再适量吃一点东西:比如一杯牛奶或者一份水果。最后,记得把低血糖时间记录下来,想一想可能的原因,告诉医生。
如何预防低血糖
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定量进餐,保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入量。戒烟,少量饮酒或不饮酒,禁忌空腹时饮酒。避免早晨空腹运动。一般在餐后1小时开始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保持运动量适当、恒定。
安全用药。按医嘱正确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肾功能不全患者口服降糖药要遵从医嘱。医院复查,老年患者不宜服用作用强、持续时间长的降糖药物。除了自己,让家人和朋友了解一定的低血糖知识,最好能有起码一位家人也能知道你的详细用药情况,在万一出现低血糖时可提供第一时间的帮助。
自我监测。如果是糖尿病人,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能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有些患者病情不稳定,常发生夜间低血糖,因此睡前应监测血糖,睡前血糖<5.6mmol/L,可在睡前适量加餐,如1杯牛奶。频发低血糖时应及时就医,有发烧、腹泻等不舒服时及时就诊
随身携带两件宝物。一是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以备及时纠正低血糖,避免导致严重低血糖;二是急救卡片(注明姓名、诊断、电话、用药等),它提供了糖尿病急救有关的重要信息,使发生严重低血糖时能在最短时间得到诊断和治疗。
附:急救卡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