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解读糖尿病肾脏病DKD的临床诊

肾脏疾病和糖尿病

年北京大学在Lancet报道我国普通人群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已达10.8%,全国CKD患者达1.19亿。而在糖尿病患者中,CKD患病率则高达63.9%。

慢性高血糖可以通过形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活化蛋白激酶C,加速醛糖还原酶通路三条途径造成肾脏损伤。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约占43.8%。

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与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达成共识,以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取代糖尿病肾病(DN)的名称。DKD指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60ml/min/1.73m2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高于30mg/g持续超过3个月。

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标准

美国肾脏病与透析病人生存质量指导指南(KDOQI)推荐,当出现以下任何一条应考虑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1)大量白蛋白尿;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有微量白蛋白尿;3)在10年以上的糖尿病病程的T1DM患者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则应考虑其他原因引起的CKD:1)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GFR较低或迅速下降;3)蛋白尿急剧增多或有肾病综合征;4)尿沉渣活动表现;5)其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或体征;6)ACEI或ARB类药物开始治疗后2-3个月内GFR下降超过30%。

根据DKD的病理生理特点可分为五期:

1期:肾小球高滤过,肾脏体积增大;

2期:间断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休息时晨尿或ACR正常;病理检查可发现肾小球基底膜(GBM)轻度增厚及系膜基质轻度增宽;

3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以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为标志,ACRmg/g;病理检查GBM增厚或系膜基质增宽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

4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显性白蛋白尿,ACR≥mg/g,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病理检查肾小球病变更重,部分肾小球硬化,灶状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

5期:肾衰竭期。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糖管理

1.血糖控制目标

UKPDS研究显示改善血糖控制可显著降低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HbA1c每下降1%,微血管终点事件的危害比下降37%;研究还提示DKD的微血管并发症风险不存在血糖阈值(血糖越低,微血管病变发生率越低),但大血管病变并非如此。因此,临床上并非追求血糖控制越低越好,而是要达到一定平衡。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建议T2DM合并CKD患者HbA1c目标放宽在7%-9%。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肾病不仅可改变药代动力学,使降糖难度增大、低血糖风险升高;还可能对红细胞产生影响,使HbA1c的监测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当CKD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时,HbA1c监测结果可能被低估;对于晚期CKD患者,使用「糖化血清蛋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更可靠。

2.药物治疗策略

T2DM合并CKD的理想降糖治疗策略是在有效降糖的同时,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也应避免诱发乳酸性酸中毒或增加心力衰竭风险。口服降糖药的选择应基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患者的肾功能水平综合判断。

各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都有哪些注意事项?该类患者降压降脂又有哪些讲究?

欢迎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秦映芬教授指南共识解读完整版!

??????

赞赏

长按







































儿童白癜风怎么治疗
白癜风怎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2013fanxian.com/jbzl/8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