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尿病管理中,很多糖友容易出现一些“想当然”的错误,比如说,我们总说要控制饮食,采用饮食疗法,但这并不等于糖友就要挨饿,所以说饮食疗法≠饥饿疗法;再比如说,一些糖友知道体育运动有助于控糖,但是觉得自己每天的家务劳动就够多的了,完全不需要再额外进行体育锻炼,而实际上家务劳动≠体育运动。
家务劳动≠体育运动
一些家务劳动繁多的糖友一是认为家务劳动可以代替体育运动,二是由于自己很难抽出时间来运动,从而选择用家务劳动来充当体育运动,可是血糖却控制不好。
家务劳动需要进行特定的动作,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洗衣服,是活动双臂,身体其他部位得不到锻炼,而且这种单一部位的劳动时间长了,还会导致腰酸背疼等不良后果。所以说,家务劳动不能对身体发挥全面、系统的锻炼作用。
《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指出,做家务劳动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所消耗的能量是1.4~3.6千卡,这样概念很模糊,我们通过比较来说明,步行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所消耗的能量是2.8~4.5千卡,骑自行车(速度16公里/小时)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所消耗的能量是4.0千卡。一个人如果步行1小时或者骑车1小时可能会感觉有些累,但是如果持续做家务1个小时,恐怕就已经非常疲惫且腰酸背疼了,但是消耗的能量却较少。
虽然糖友不能利用家务劳动充当体育运动,但是只要在做家务时做一些小的改变,就可以增大运动量,来代替部分体育运动。比如说拖地时,不要只局限于胳膊的运动,可以在弯腰时挺直腰背,伸直胳膊,拖布前后拖动的过程中,要用胳膊带动腰背一起运动,这样在消耗更多能量的同时,还能带动全身多处肌肉运动。比如擦玻璃时,身体要距离玻璃稍远一些,使胳膊在伸直状态下刚能够到玻璃,稍高点的地方,可以踮起脚尖,不要移动身体,擦玻璃时可以有节奏的上下左右摆动胳膊,同时带动腰腿一起运动。
空腹血糖正常≠没有糖尿病
很多人在体检中只查空腹血糖,如果空腹血糖正常,就觉得自己没有糖尿病。而实际上,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为空腹血糖高而餐后血糖正常;第二种为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高;第三种为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高。如果体检只查空腹血糖,那么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就不会被发现。日常体检一般只查空腹血糖,糖尿病高危人群还应主动要求查餐后2小时血糖。
还有一些糖友平时只检测空腹血糖,他们认为空腹血糖水平不会受药物以及食物的影响,如果空腹血糖正常那么他们的病情就得到了控制。而事实却是,很多人的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2小时血糖却升高。所以糖友在日常血糖监测中千万不要漏查餐后2小时血糖。
餐后高血糖是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能够控制好餐后血糖,可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有研究表明,餐后2小时血糖每升高1毫摩尔/升,死亡的威胁相当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升高7毫米汞柱。同样餐后血糖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也有关系,研究发现,餐后高血糖会增加糖友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而且也会加速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进程。所以说糖友要加强餐后血糖监测,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血糖降低快≠治疗效果好
很多糖友评判药效好坏的直接办法就是看血糖降得快不快,如果降糖药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血糖降下来,就认为是药效好,是“好药”。实际上,血糖降得太快,会给身体带来一些影响。
视力出现暂时下降,治疗时血糖迅速下降,会影响晶状体及玻璃体内渗透压,晶状体内水分逸出而屈光率下降,发生远视,属暂时性变化,一般随血糖浓度恢复正常而迅速消失,不至于发生永久性改变,故不必配镜矫正,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低血糖,低血糖是糖友最不希望出现的,可是当血糖降得过快时,很容易出现低血糖。
造成血糖波动,当血糖降得过快时,机体为了适应这种血糖变化,会动员机体的升糖激素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加,导致反跳性高血糖,使血糖忽高忽低,很不利于病情控制。
血糖正常≠糖尿病被治愈
一些病情较轻的糖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血糖可能会维持在正常范围,而认为自己的糖尿病已经被治愈了。对于1型糖友,发病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后,用量逐渐减少,甚至有些糖友可以完全停用胰岛素达数个月,其血糖水平也能维持在接近正常或处于正常范围内,这一时期为糖尿病缓解期,也称为“蜜月期”。1型糖友在“蜜月期”仍需要按照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管理自己,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好心态。
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友,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一般6个月到三五年不等),胰岛素用量可以很小,甚至可以不用降糖药。这一段可以摆脱降糖药治疗的时期也被称为“蜜月期”。这是因为在糖尿病早期,β细胞功能损伤是可逆的,通过早期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改善胰岛素分泌功能,在这一时期,即使不需要治疗,血糖就能接近正常水平。和1型糖友一样,在“蜜月期”同样不能放松生活方式干预。
血糖达标≠高枕无忧
糖友在血糖控制达标后,仍然不可高枕无忧,还需要定期监测血糖以及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还需要合理的饮食控制、规律的体育运动,良好的生活方式是身体健康的基石。
即使血糖达标,如放松警惕仍然会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如脚部伤口会导致糖尿病足,因此脚部护理也不容忽视,要定期检查您的双脚是否有伤口、溃疡、水泡、红肿以及老茧等,经常受到鞋子挤压的部位要认真检查。对于末梢神经感觉障碍和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更加需要注意。不能弯腰或者无法将脚拉近观察的患者,可以使用镜子观察,一定要做到认真检查。
文章来自:糖尿病天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