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经常有糖尿病患者在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该病的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控制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作为工作年龄人群第一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疾病,应引起高度重视。那么究竟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呢?导致其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又应该如何预防呢?本期文章将为您一一介绍。
1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以及糖尿病性青光眼,这三种并发症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1]。
据WHO统计,全球有7%的糖尿病患者面临失明的风险[2];根据我国研究,中国大陆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为23%,且农村高于城市,北方高于南方和东部[3]。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常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玻璃体积血,严重者甚至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最终失明。
1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紊乱,其中糖尿病病程和高血糖的严重程度是导致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在大多数患者中,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降至7%或者更低,而在某些高危的患者中这一数值应低于6.5%[4]。
另外,缺乏及时的眼底筛查、吸烟、青春期发育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也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但常常被忽略[5]。
1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可分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病变早期眼部多无自觉症状,病久则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看不到某一个方向的事物、“飞蚊症”(自觉眼前似有蚊蝇云雾样黑影飞舞飘移)、视物变形、眼前有黑影浮动,或似有红玻璃片遮挡,严重者可造成视网膜脱离或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后期可能会造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产生,出现头痛、眼胀痛等典型的青光眼症状。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
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的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而一医院就诊时,大多已处于病变的中后期,治疗效果差,甚至不可治。因此,从防盲角度来说,定期做眼底检查尤为重要。主要从初筛和随访两方面进行[5]:
初筛
①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明确诊断后短期内由经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首次散瞳后的眼底筛查;②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的5年内应进行筛查。
随访
①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推荐每1~2年行1次检查;
②轻度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每年1次;
③中度非增殖期病变患者每3~6个月1次;
④重度非增殖期病变患者每3个月1次。
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也会越来越快。因血糖的波动会加速眼部并发症的产生,故控制血糖是在糖尿病任何阶段的预防和控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此外,严格控制血压和血脂也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以药物治疗、激光光凝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为主。
药物治疗
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防治中,主要以改善视网膜微循环药物为主,这类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包括递法明、导升明等。
②醛糖还原抑制剂能够改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效果突出。
③玻璃体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可显著减轻黄斑水肿,且收效迅速,抗VEGF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优于糖皮质激素。
④神经纤维酸衍生物(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可作为辅助治疗,良好的控制血糖和血压,可以防止2型糖尿病患者DR的发展,也可减少激光治疗需求。
激光光凝治疗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抑制DR进展和提高DR患者视力水平的最常用治疗技术,疗效显著且恢复快,但有眼睛胀痛、眼压升高等副作用。激光光凝术是高危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及某些严重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当DR发展至较为严重的时期,形成严重的增生型视网膜病变,并且会伴有玻璃体积血,则需要采取手术进行治疗,以玻璃体切割术为主[6]。
1
①药物治疗方式更适合早期病变患者的治疗,病情改善明显;②激光光凝治疗在控制DR进展中效果显著;③对于严重、晚期增值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而言,应当及时采取手术方式治疗。
建议:糖尿病如果一旦确诊,就应及时进行眼部检查,并且定期复查,以便于早期发现DR,早期治疗,防止失明。
中医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中医学“消渴目病”范畴,历代医家已认识消渴最终可致盲,其病机以气阴亏虚、瘀血阻络为主,常用的单味中药有葛根、姜黄、枸杞、银杏叶、丹参、石斛、黄芩。研究表明,治疗本病的核心中药集中在具有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止血、益气养阴等功效的中药上[7]。
针刺治疗可选用攒竹、风池、四白、睛明、三阴交、足三里、合谷、肝俞、外关、脾俞、肾俞等穴。
另外,中药离子导入在眼部的应用可以加速眼局部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发挥作用快,疗效确切。
1
参考文献
[1]段俊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WHO.Globaldataonvisualimpairments[J]..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视网膜病变学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糖尿病杂志,,10(4):-.
[4]邵毅,周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治规范——年美国眼科学会临床指南解读[J].眼科新进展,,39(06):-.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38(04):-.
[6]李俊岭,李俊媛,边桦,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31(11):-+.
[7]宋旺,袁媛,葛争艳,等.单味中药及复方对实验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33(03):-.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
撰稿:杨晓晖
编辑:陈艺璇
审核:杨娜韩偎偎监制:邓娟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bjzyy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