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胃控体重,还能治糖尿病杨天真的做法,你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http://www.zggylt.com/

8月11日,#杨天真要做切胃手术#上了微博热搜。

不熟悉杨天真的人可能不知道,她作为知名经纪公司的合伙人,总是以“大码女孩”的形象示人,还拥有自己的大码女装品牌。

大码女孩忽然宣布要“切胃”,是为了减肥吗?

(图片来源:杨天真小红书)

在后续的微博中,杨天真也解释:选择“切胃”手术,并不是单纯为了减肥。而是因为自己有长达6年的糖尿病史以及并发症,在通过自然干预(饮食、运动控制)无法完全控制病情的情况下,才与医生沟通后选择了手术。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详细说说,这个“切胃”手术,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切胃”治疗糖尿病完全可行,而且是正规的手术。

医学上这类手术被称为“代谢手术”。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代谢手术都是明确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手段。

有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而且我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居多,也导致了糖尿病治疗难度的增加[1]。

在适应证选择适当的情况下,代谢手术是非常有效的手段。有研究显示,进行代谢手术后的2型糖尿病人,有70%左右在一年之后明显缓解,在第5年发生微血管和肾脏疾病的风险也明显降低了[2,3]。

在美国克利夫兰医疗中心公布的年十大医疗创新榜单中,代谢手术也位列榜首[4]。

代谢手术源于“减肥”手术,研究人员发现肥胖患者手术后,代谢功能明显改善。

现如今实施这个手术的目的已不是为了迎合大众审美,而是为了降低代谢疾病的风险,同时防止各种并发症,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虽然杨天真用了“切胃”这个听起来很可怕的字眼来形容,实际上代谢手术的创伤并不大,属于腹腔镜微创手术。

代谢手术经常采用的术式有两种:袖状胃切除术和胃旁路术。

袖状胃切除术即是通过手术切除大部分胃,留下一条像香蕉的小管状胃,达到限时胃容量的目的,也能减缓胃排空,减少胃分泌刺激食欲的激素的细胞,控制营养吸收[5]。

下图为袖状胃切除术的示意图,右图表示的就是胃部被切除的部分:

手术时间大约需要两个小时,术后三四天就可以出院。一般来说,肚皮上面只会留下3~5个5毫米至12毫米的小伤口。

切胃手术虽然微创,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和术后并发症:手术的早期并发症包括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等,长期并发症还包括胆石症、胃轻瘫、营养不良等等。

所以,如果你有糖尿病等代谢疾病,或者是肥胖问题,不确定自己是不是需要做手术的,医院医生。

也有不少人看到了“切胃”两个字,减肥的心就蠢蠢欲动。那么,可以单纯为了减肥而选择代谢手术吗?

不是不可以,但有一个前提:你得足够胖,或者本身是符合手术适应证的2型糖尿病人。

按照《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版)》的推荐:

对于单纯肥胖病人来说,手术的适应证有:

1)BMI≥32.5,推荐手术;

27.5≤BMI<32.5,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体重,同时存在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等情况,综合评估后可考虑手术。

(*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2)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

对于2型糖尿病人来说,这个手术的适应证包括:

1)病人仍存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2)BMI≥32.5,建议积极手术;27.5≤BMI<32.5,推荐手术;

3)对于25≤BMI<27.5的病人,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多学科讨论之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

也就是说,即使你和杨天真一样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她能做这个手术,你也不一定适合。

一句话总结:体重和代谢都处在正常范围内的人,如果想为了“减肥”做代谢手术,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你的医生不会答应,因为这是错误的。

除了想瘦的人对手术蠢蠢欲动,还有部分人对于代谢手术嗤之以鼻。

在杨天真的微博评论区,也有不少人形容手术的决定是“自制力差”“伤害自己”“作为公众人物没有做出良好示范”等等。

但手术的存在,其目的是有针对性地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在适应证明确的情况下,求助医生并选择手术并不意味着“懒”和“不自律”。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中也有明确提到:“手术1年后糖尿病缓解率可达73.5%。有多项临床证据表明,与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和降糖药物治疗相比,手术能更有效地减轻体重和改善血糖,同时可使血脂、血压等代谢指标得到全面控制”[1]。

即使选择了手术,在术后一段时间内,也需要非常严格的护理和生活方式调整,才能更好地控制术后并发症。

作为旁观者,详细了解手术的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不戴着有色眼镜评判手术本身和选择手术的病人,才能给更多有同样疾病的人康复的可能。

作为个体,如果杨天真能帮助更多的糖尿病人了解到新的治疗方法,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毕竟:不论胖、瘦、高、矮,每个人都有合理追求身体健康的权利。

审稿专家:袁振芳

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38(4):~.

[2]王勇,王存川,朱晒红,等.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4:-.

[3]KasamaKetal.,IFSO-APCconsensusstatements.ObesSurg.May;22(5):-84

[4]MILICIA,J.().ClevelandClinicAnnouncesTop10MedicalInnovationsfor.Retrieved12August,from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2013fanxian.com/jbby/63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