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血糖指数高低的问题,还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糖尿病可能引起哪些慢性并发症呢?
1.视网膜病变眼底微小血管病变可导致微血管瘤、棉絮状白斑、出血、硬性渗出、新生血管、纤维化、视网膜脱离等,使视力发生障碍,最终导致失明。失明患者中有30%是由于糖尿病眼底病变引起的!
2.糖尿病肾病肾脏微血管病变会导致蛋白尿、肾功能损伤,可让糖尿病患者因尿毒症而死亡。尿毒症患者中40%是由于糖尿病肾病引起的!
3.糖尿病足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严重者需要截肢,截肢率高达40%!
4.神经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手套、袜套样的四肢末端感觉异常,患者感觉痛苦万分!
如果对糖尿病病情不加以控制,那么,这将会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必经之路:最终走向残疾甚至死亡。因此,糖尿病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对人体危害仅次于癌症!
1.不是血糖高,而是五脏六腑缺糖!2.不是降糖,而是解决糖吸收问题!
血糖太多了,不外两个因素:其一,进入的太多;其二,排出的太少。试问你身边的糖尿病患者,发病前,他的饮食,含糖量难道都是比周围其他人高吗?与他饮食相同的朋友,家人,又怎么不会得糖尿病呢?已经得病的患者,我相信大多数都是低糖饮食,却仍然无法缓止糖尿病的恶化。所以,糖尿病不是因为吃了含糖量太高的食物。
其二,糖尿病患者排出的糖太少吗?恰恰相反,糖尿病的确诊标准之一,就是尿糖值高,从小便排出的糖太多。所以,也不是排泄的问题。那,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血糖太高,顾名思义,就是血液中的含糖量太高。血液,其实就是一个运输载体,只负责运糖,而不使用糖,苗头就出来了。血管相当于自来水管,血液就相当于自来水。而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就象我们的每家每户,每天都长自来水管中获取(吸收)自来水,发挥各种功能。糖都停留在血液中,意味着各个器官都无法(或说只能少量)从血液中吸取到糖份。
糖尿病,原来是吸收的问题!这个吸收,有个机关,就象水龙头。把水龙头修理好了,水(糖)自然就能喝到了!血糖又怎么能高得起来呢?血液中的糖太多了,意味着器官中的糖太少了!高血糖的糖尿病人体内竟然是缺糖的!---------天呐!这可是多么惊世骇俗话!但是,现在,你也敢于相信了:糖尿病人是缺糖的。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现代医学是怎么对待缺糖的病人的:
一:低糖饮食;
二:降糖-------用降糖药物把血管内的糖以燃烧的方式排除掉~是排除而不是促进吸收。导致血糖高居不下的原因不去处理,却让病人终其一生把吃进血管里的糖再弄出来~就象一个小朋友玩水,不停的把水舀进水缸里,再从水缸里舀出来一样。只不过,大人的游戏成本,太昂贵!医师告诉你血糖过高,要你立刻开始服用降血糖的药物,然后告诉你不控制血糖的话,易导致心脏病,严重时会得青光眼。
而我在临床上所得到的心得却完全与它相反,中医认为治糖尿病就必须先加强肾脏功能,高血糖必须先击溃肾脏之后,然后才会对心脏造成威胁,而所有的西药都伤害肾脏,因此服用降血糖的药越多就越容易得到心脏病。
肝开窍在眼睛,中医认为只要肝脏好就不会有眼疾,根本与高血糖无关,由于服用西药或注射胰岛素会造成肝脏的损坏,因此才会得到青光眼。
我有许多病人是糖尿病患来求诊,每位病患者都有按照西医指示服药多年的历史,其结果都有心脏问题、也都有眼睛问题。 我解释给诸位听:你拿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一个放满水一个放半杯水,然后同时加等量的糖入内,结果是半杯水的会较甜,对不? 那现在想要两杯水降低甜度,请问你是选择把半杯水的杯子加满水呢?还是选择发明降糖的药来降低血糖呢?
按照物质不灭定律,你使用降血糖药之后你以为血糖下降了,你就错了,血糖根本没有消失,多余的血糖就开始屯积在你的脚部,就好像糖积在杯底一样,其结果就是双足溃烂,甚至严重到截肢!糖作为人体的一个基础性营养是无可替代的。它的摄入减少,必然导致其它营养的吸收利用有效率降低。这样一种低糖饮食,不要说病人,就算是正常人,这种吃法,饿都可以把你饿跨!直到饿出个厌食症,那倒好,不用忍饥挨饿了,但是你再看看:你的精神更差了,更易疲劳了,做什么事,更多的是内心的迫使;欲望斗志消沉了,力不从心感时时伴随,抑郁,甚至厌世;你的笑容越来越少,情绪越来越差,涵养似乎也下降了;更容易生气,更讨厌阴湿下雨天--------因为那会加重你的抑郁;整天没劲,晚上一合眼却又睡不着。
肌肉越来越松驰,眼袋,黑眼圈,色斑,皱纹,全都提前来了!这些症状,对于西医学来说,不具备任何治疗意义!它只相信仪器,相信数据!一番检查后,很可能会送你一个------睡眠不足引起的神经官能症(意思就是说你自己在胡想瞎想)。
因为数据显示:一切正常!只要你的血糖值正常,血压值正常,白细胞值正常,XX值XX值正常,哪怕你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更不舒服了,更没精神了,甚至彻底跨在床上了~只要你的数据正常,那就是正确的治疗。你虽死,亦可无撼了!!数据,竟然比生命还重要!!!糖尿病的治疗,其实很简单:健脾胃,助吸收,护肝脏。如此而已。所以,糖尿病的主要问题:1.不是血糖高,而是五脏六腑没糖!2.不是降糖,而是解决糖吸收问题!如果一个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主导思路是“降糖”,那么,这个中医就不是一个正统的中医,或者没有领悟中医核心的中医。如果一个糖尿病病人的主述要求是“降糖”,我会说,你需要先解决观念问题。还是刚才那个例子:半杯水和一杯水,同样放一汤勺糖,哪个浓度高?肯定是半杯水。但请问,是糖多了,还是水少了?再问,西医是否有检测水的多少?如果没有,你怎么知道你是水不足,还是糖太多?如果你只是水不足,却用降糖的方式来治疗,会有什么结果?换句话说,很可能,你只是需要早睡觉养血加水,糖尿病就会好了,根本不需要降糖。
缺水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口渴”。到后期不渴了,是因为你的热量也不够了,高水平的不平衡,变成低水平平衡,人越来越虚,越来越容易疲劳了,肥胖了。前面只是缺水,现在连火都不够了。再降下去,热能完全消耗完,人就危险了。
最先表现的就是脚的变冷,渐而麻木无知觉。这就是西医说的“糖尿病足”。其实就是一个热能不足的表现而已。
糖尿病早中期血糖都不会太高,它首先出现生理性病变,主要是肠胃功能和肝功能失调,失调时间长以后就会出现生物质性病变,使你吃进去的东西都变成糖。本来肠胃肝脏是很需要糖的,但是因为肝里的水分太多,没法正常吸收糖,糖就停留在血液里,所以就能检查出很多糖。
健康的脾脏,具有很好的分解稀释能力。一边是急需养分(包括糖)的五脏六腑,一边是富于糖分的血,两边一交接,还愁血糖太高吗?还愁器官渐渐衰竭,越来越没力吗?这些就都迎刃何解。糖尿病相当于中医的脾胃病。自古就没有脾胃病是绝症不可根治的说法。
优莎娜真实案例,改变妻子、改变生活!我的妻子,今年才32岁,但患有糖尿病史已经至少15年,刚刚结婚的时候,在我的督促下,医院做了糖耐量测试和眼底检查,一个有预知而又沉重的确诊单落地了,确定为糖尿病,且眼底病患程度为左眼5期,右眼6期,要知道病变程度最严重的只有6期,她的双眼竟然已完全到了底线,有随时因剧烈运动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的眼底出血和失明。
就诊的主任医师在我单独等候的时候问我,你们结婚了吗,如果没有,劝告你最好慎重考虑,这不单单是以后的经济问题,还有关乎后代健康的问题。我面无表情的没有做什么回答,因为我此时一片空白,因为婚前我是知道她可能是有糖尿病,但没有想到这么严重。
之后,妻子的眼睛不可逃避的出现了出血,进行了多次激光治疗。并在一次登山中造成视网膜脱落失明。在成功率仅为一半的情况下,手术还很成功,复明了。
我们毕竟是自由恋爱,一次次的并发症,一次次看着她用针管日常注射留下的针眼,我的负担和心里创伤是在所难免的,坚实的感情基础让我们一年又一年的互相关爱着,直到我们为了能有一个健康宝宝,而花费了当初所有的积蓄购买了胰岛素泵。
我们如常所愿的有了自己的宝宝,但妻子的问题也越发严重了,一个原因是她容易爆发的脾气,一个原因是她并不规律的饮食和作息,在宝宝出生后,她跟完成了大任务一样,又开始有些放任。血糖也不问题了,后几年里,每日胰岛素的用量逐渐加大,要知道这么年轻,胰岛素的效果会随着身体的抗性越来越差,到时可怎么办。
10年过去了,年的上半年,妻子每日的胰岛素用量已达到每日55个单位,万幸的是在5月份,我们接触到了优莎娜产品,在好像找到了一丝希望和质疑的情况下,妻子按时服用套装。服用初期的前几日甚至濒临低血糖,而不得不反复降低胰岛素用量,直至后来3个月,才稳定了。这时,每日的胰岛素用量是25个单位,且血糖空腹6~7,餐后8~10左右,虽然不是最理想的值,但大大降低了胰岛素用量。短短3个月已然我们是很满意了。期间服用的保健品包括,女多维,卵磷脂,葡萄籽,钙镁片,和心脏宝。
我们开始慢慢了解优莎娜,并越来越相信,今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按时服药优莎娜,妻子的健康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甚至会有痊愈的可能。感谢优莎娜对全人类做出的贡献。
优莎娜——你的健康,你的人生,你的抉择!
详情
usanahappylife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