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120口诀,关键时刻能保命健康

冬季是中风的高发季,出现卒中征兆应马上拨打,切勿错过“黄金救治时间”

长沙晚报记者彭放通讯员周广怡黄配

指导专家

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室主任、副主任医师

  冬季是脑卒中的高发季。根据近年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首次发生脑卒中的患者中,65岁以下人群所占比例已接近50%,其中有10%~15%的患者发病年龄在45岁以下。脑卒中俗称中风,这个大家眼中的“老年病”为何会逼近中年人群?如何快速识别卒中征兆,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治?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专家结合近期临床病例,进行了详细解读。

  案例

不到40岁男子突发脑卒中

  时至岁末,年近不惑的张先生经常加班。前晚8时许,他伏案处理完一大堆报表数据,刚一起身感到一阵眩晕,左胳膊有些抬不起来。他瘫坐在办公椅上,不安的念头越来越强烈。过了5分钟,张先生试图再次站起来,却发现左侧的手脚完全不听使唤了,想喊同事帮忙却喊不出声来,只能用右手使劲拍打办公桌呼救。闻声赶来的同事赶紧拨打,把他送往医院就医。该院立即启动卒中绿色急救通道,急救小组医生检查后迅速做出了“急性脑梗死”的诊断。这时距离张先生发病约35分钟,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全力抢救,张先生堵塞的脑血管再通,终于转危为安,现已转入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继续治疗。

  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王爱民表示,脑卒中主要分为出血性卒中(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卒中(脑梗塞)两大类。其中,缺血性卒中更常见,大约占到80%以上。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万人,脑卒中发生率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眼下正值寒冬,进入了脑卒中的高发期。近年,中年卒中患者的比例正在增加,有些人平时自觉身体不错,却突然发病。”王爱民分析,随着气温降低,特别是室内外温差大,会使人体的血管收缩、血黏度增高、血压上升,这是影响卒中发作的外界因素。就内在因素而言,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55岁以后每过10年脑卒中的危险性就会增加1倍,但近年来随着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动脉硬化等与中风息息相关的慢性疾病呈现低龄化,中年人突发脑血管病的风险也相应上升。此外,脑中风的“中年危机”还与工作压力过大、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

  识别

牢记“”口诀迅速识别卒中

  国际上将“fast”口诀(即面Face、臂Arm、语言Speech、时间Time)作为判断脑卒中的预警信号,但这个口诀由英文单词组成,对中国人来说不容易理解和记忆。年,《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刊登了一个适合中国人迅速识别卒中的“”口诀,即看1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查2只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力;0(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发现上述任何突发症状,要第一时间怀疑是脑卒中,医院。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室主任、副主任医师唐红宇进行了具体解读:

  看1张脸。由于脑神经控制脸部肌肉,卒中刚开始时,神经受损,影响肌肉功能,90%以上的病人会出现口角歪斜、脸不对称的表现。

  查2只胳膊。中风一般只累及两个脑半球中的一个,患者会出现一侧肢体力弱、麻木。平行举起两只胳膊,表现为单侧无力。

0(聆)听语言。脑供血不足时,支配舌头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

  送医

马上拨打医院

73岁的刘娭毑患有高血压,前几天早晨起床时,感觉有些头晕,右侧肢体无力。于是,自行服用了一些药物,躺下休息。直到中午老伴叫刘娭毑吃午饭,却发现她已经神志不清,右侧肢体完全不能动弹。老伴赶紧拨打了儿子的电话,等儿子开车回家,医院时已是下午2时,距离起病时间已过去了8个多小时,错过了溶栓的最佳时间。专家只好采取动脉取栓手术,取出了刘娭毑颅内的血栓,目前,她右侧瘫痪的肢体已逐渐恢复轻微的活动。

  王爱民强调,神经细胞在缺血几分钟内就可能发生不可逆性坏死,脑卒中的救治是与时间赛跑,发病后的4.5小时内是“黄金救治时间”,而且越早越好。正确的急救方法如下:首先应沉着冷静,立即拨打医院,尤其推荐医院救治。急救车到来之前,切忌将患者扶直坐起,而应平稳放置患者,可侧卧,若平躺应将其头偏向一侧,避免在呕吐时发生呛咳;安抚患者情绪的同时,解开其衣扣,如果患者有假牙,最好取下以防止误吞。

相关链接

输液通血管可防脑卒中?

专家澄清防治脑卒中的4种误区

长沙晚报记者彭放通讯员周广怡

  秋冬季节,常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在很多人心目中,输液通血管能预防脑卒中。“输液不能预防脑卒中,反而可能给老年人带来不良后果。”昨日,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室主任、副主任医师唐红宇澄清了防治脑卒中4种常见的误区。

  误区1:每年定期输液防卒中

  澄清:过多输液反而增加脏器负担

“目前,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证明,每年定期输液可以预防卒中。”唐红宇表示,输液不能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诱发脑卒中的慢性病,也不能使血管变软,达不到预防脑卒中的作用。老年人一般心肺肝肾功能都有所减退,过多输液反而会增加各脏器的负担。

  误区2:吃阿司匹林就可防中风

  澄清:阿司匹林对脑溢血反有害

  很多人误以为,吃阿司匹林就可以预防脑卒中。其实,防卒中需要降压、调脂、降糖综合治疗。而且阿司匹林对预防缺血性卒中有效,但对出血性卒中有害无利。因此,血压很高不易控制、有出血性疾病或有脑溢血家族史的人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误区3:血压正常就不会发生卒中

  澄清:脑卒中风险因素是多样的

  尽管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第一位风险因素,但如果脑血管管腔变得狭窄,或存在高血脂症、糖尿病等其他脑卒中的风险因素,血压不高也可能导致脑卒中。

  误区4:治疗出院就万事大吉

  澄清:做好二级预防降低复发率

“脑卒中是复发率非常高的疾病。”唐红宇介绍,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第一年复发率为15%,5年内复发率为30%,并且每次复发都会使病情恶化,甚至出现死亡,做好二级预防是有效降低脑卒中复发及死亡率的关键。二级预防是针对已患过脑卒中的患者在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预防复发,包括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等的控制以及饮食控制,加强运动等。

延伸阅读

预防脑卒中,从健康生活方式入手

长沙晚报记者彭放通讯员周广怡

37岁的杨先生工作久坐不动,饮食不注意控制,身高1.72米的他体重超过80公斤。最近在家休息时,他突然感觉身体有些发软,肢体不受控制,随后整个右侧身体就不能动弹了。后经医生了解,杨先生在3年前就检查出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却没有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加剧了罹患各类疾病的风险。

  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王爱民提醒,以下6种慢性疾病是引起脑卒中的高危因素,而这些疾病大都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高血压。有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近49%。

  糖尿病。糖尿病使脑卒中的患病风险增加2~3倍。需引起注意的是,有的人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高,同样对脑血管不利。

  高脂血症。血脂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若低密度脂蛋白上升,提示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

  肥胖。肥胖人群更易患心脑血管疾病,这与肥胖导致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分不开的。

  房颤。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危险的心律失常,会使患者发生脑中风的风险增加5倍,而且房颤引发的脑中风病情更加凶险,致死率更高。

  脑供血动脉狭窄。狭窄绝大部分是由血管壁上的斑块引起,这些斑块主要给人带来两方面的不良影响:一是影响大脑血供,二是斑块一旦破裂、脱落,随血流堵塞远端的脑血管导致脑梗死。

  此外,长期吸烟、酗酒的中老年人也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

  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王爱民建议,主要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做好以下几点:

1.合理膳食:尽量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杂粮,减少钠盐的摄入量,戒烟限酒。

2.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户外活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但是,老年人冬天出门要特别注意保暖,因为寒冷的刺激,常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从而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3.家中自备一个人体秤,经常称称体重,以便控制食量,远离肥胖。

4.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定期体检,做好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健康吧主:杨蔚然

如果您喜欢今日内容,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转发给亲朋好友,请注明出处。

关于零陵微生活

零陵微生活致力于做零陵人民的小管家、好助手!零陵微生活将为各位微友免费发布招聘、出租、出售、寻人启事等便民信息。若有需要请加小编8

陵微生活

新闻(刘小姐)

广告商务合作:(雷总监)

投稿邮箱:

qq.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丝白软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2013fanxian.com/jbby/17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