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是全科医生重点管理的疾病之一,目前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指南,但是全科医生对指南的学习、理解参差不齐,实际工作中糖尿病诊断不规范、用药不规范、非药物治疗不规范,甚至全科医疗健康档案(SOAP病历)书写不规范并不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社区首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经过,结合相关指南与文献进行分析,以期为在岗全科医生或参加“5+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进行糖尿病社区干预提供借鉴。
一、病例介绍
1.1主观性资料(S)
患者,男,44岁,保安。因发现血糖增高4h于-04-27就诊于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4h前于单位自测快速空腹血糖,发现明显增高(具体数值记不清楚),自诉4个月内体质量下降5kg,无多饮、多食、多尿。患者无情绪亢奋、心慌、乏力,无恶心、呕吐、食欲下降,无腹痛、腹泻,无发热,无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无视物模糊,无头晕、头痛,无胸痛、心慌,无血尿、泡沫尿,无肢体感觉异常,无间歇性跛行或足部发凉。自发病以来,精神好,睡眠好,二便正常。
既往史: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及甲状腺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创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吸烟20年,15~20支/天;偶尔饮白酒,1~2次/月,2~3两/次;主食0.4~0.5kg/d;不运动;与爱人关系亲密;心情愉快,无社会负担及心理负担。
家族史:患者父亲、姑姑有2型糖尿病病史多年,用药及血糖控制情况不详。
1.2客观性资料(O)
1.2.1体格检查体温(T):36.5℃,脉搏(P):80次/min,呼吸(R):16次/min,血压(BP):/70mmHg(1mmHg=0.kPa);身高:cm,体质量:80kg,体质指数(BMI):26.1kg/m2,腰围88cm。意识清楚,营养中等,精神好。皮肤黏膜颜色正常。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双侧颈动脉听诊未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双足部颜色正常,无胼胝、无水泡、无溃疡,10g尼龙丝试验无异常,双侧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正常。
1.2.2实验室检查(1)采血化验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21.0mmol/L(测定方法:己糖激酶法)。(2)尿常规:尿糖(++++),酮体(+),尿蛋白(+)(测定方法:干化学法),镜检:正常。(3)生化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查(见表1)。(4)未使用检眼镜检查眼底。(5)心理测评:未做。(6)血气分析:未做。
1.3临床诊断与分析
(A)初步诊断:(1)2型糖尿病?(2)糖尿病酮症;(3)高脂血症。目前主要健康问题:(1)吸烟;(2)超重;(3)缺乏有氧运动;(4)主食过量;(5)血糖增高;(6)酮症;(7)血脂异常。
1.4治疗计划(P)
(1)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糖尿病酮症,同时完善胰岛素、C肽水平测定及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测定,明确糖尿病分型,患者拒绝。
(2)大量饮水,~ml/d,监测尿酮体、血糖及患者一般情况,2天后复诊,患者同意。建议立即启动胰岛素治疗,患者拒绝。
(3)指导糖尿病专病护士评估患者生活方式并制定干预计划:
①戒烟:该患者无戒烟意愿,采取“5R”方法。
a.“5R”干预方法:反复告知其吸烟严重危害自身及其家人健康及戒烟长远的健康益处,对戒烟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帮助。
b.制定戒烟计划:逐渐戒烟,目标为吸烟≤10支/天,1个月后复诊。
②糖尿病营养处方:
a.计算理想体质量:-=70kg。
b.患者超重,日常生活工作属中等体力劳动类型,按照30kcal/kg计算,计算每日应摄入总热量:70×30=kcal。
c.热量分配:碳水化合物60%(kcal),脂肪30%(kcal),蛋白质10%(kcal)。
d.三餐按照3∶4∶3分配(见表2)。
e.“90kcal”作为一个食物交换份,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三部分中食物交换份进行配餐。
③运动处方:
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相结合,酮体转阴后执行。a.运动形式: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结合户外器械练习或俯卧撑、仰卧起坐;b.运动强度:靶心率大致控制在(-年龄)~(-年龄),即~次/min;c.运动时间及频率:运动在餐后1~3h内,30min/次,至少5天/周,间隔不超过2天;d.注意事项:随身携带糖果,循序渐进。
④心理处方:
a.未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如糖尿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评估。
b.一对一沟通,鼓励患者配合治疗,提高依从性。
⑤指导患者监测血糖:
建议患者每周监测2次空腹及餐后血糖,患者实际每周只监测2次血糖。
(4)选择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4周后复查血脂、肝功能、肌酶。
(5)大量饮水结合饮食控制4天后,酮体(-),随机快速血糖16.5mmol/L,启动口服药物治疗,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0.5g/次、3次/天(饭后服用),联合阿卡波糖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0mg/次、3次/天(餐时服用)。
(6)随访(见表3)。
二、病例分析
问
问题1: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的血糖升高的患者是否一定需要转诊?哪些患者需要进医院?
答
分析:发现血糖升高,来社区首诊的患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未出现急慢性并发症或临床合并疾病,有或没有“三多一少”的临床表现。
(2)同时合并急慢性并发症或多种临床疾病。后者应该及时转诊,防止病情加重。
对于情况(1),如果考虑为1型糖尿病,如发病年龄30岁、“三多一少”症状明显、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等;妊娠期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如患者存在其他内分泌性疾病,如甲亢、库欣综合征、醛固酮增多症,合并胰腺炎、胰腺肿瘤或切除史,长期使用药物如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苯妥英钠等,应及时转诊。
如果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考虑2型糖尿病,病情较平稳,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可先做一个临时性分类指导治疗,然后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其临床表现,对评估、分型加以印证。结合本病例,患者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初次发现血糖异常,病因和分型不明确;
(2)严重高血糖伴糖尿病酮症,均符合医院的标准,需要明确分型、适当补液及胰岛素治疗,直至尿常规检测酮体消失。
1型糖尿病是胰岛β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和消失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明显下降或缺失。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的下降(胰岛素抵抗)伴随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减少)。
因此了解血糖、胰岛素分泌情况及是否存在胰岛细胞自身抗体,有助于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探索病因、明确分型。胰岛β细胞功能检查主要指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检查方法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类似,健康人空腹基础胰岛素血浆胰岛素为5~20mU/L,口服75g无水葡萄糖(或g标准面粉制作的馒头)后,30~60min上升至高峰,峰值为基础值的5~10倍,3~4h恢复至基础水平。
因胰岛素测定受血清中胰岛素抗体和外源性胰岛素干扰,而C肽测定不受影响,因此通常同步测定C肽水平,C肽空腹基础值为≥pmol/L,高峰时间同胰岛素,峰值是基础值的5~6倍。
若以上两项检查提示血糖显著增高而胰岛素及C肽水平明显降低或消失则1型糖尿病可能性大,若出现胰岛素及C肽水平高峰延迟(即2h后达到高峰)或血糖和胰岛素、C肽水平都明显升高,提示胰岛素抵抗,支持2型糖尿病诊断。
胰岛细胞自身抗体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人胰岛细胞抗原2抗体(IA-2A)、锌转运体8抗体(ZnT8A)等,胰岛细胞自身抗体阳性,提示存在自身免疫,支持1型糖尿病诊断。
该患者拒绝转诊,要求在社区进行治疗,予以生活方式干预,尿常规检测酮体消失后予以口服降糖药治疗,2周后血糖逐渐达标,2型糖尿病诊断明确。
问
问题2:首次就诊的血糖升高的患者,问诊、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中应注意的事项?
答
分析:(1)问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