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运动治疗

有些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在坚持运动治疗的同时,配合饮食治疗便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即便是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运动疗法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糖尿病运动疗法益处多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在糖尿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些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在坚持运动治疗的同时,配合饮食治疗即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即便是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运动疗法也是非常必要的。科学合理的运动具有多方面的益处:

运动可以降低血糖运动过程中身体需要消耗能量,而葡萄糖是肌肉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因此葡萄糖会在您锻炼时被消耗掉。同时,运动还可以提高身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这两点都有助于降低血糖,减少降糖药物用量。

运动可以减肥、调脂,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运动可以促进脂肪分解、减轻体重,还可以改善脂质代谢,有利于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

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功能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增加肌肉、血管弹性,促进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帮助降低血压。运动还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加强关节、肌肉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运动可以产生良好的心理作用运动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消除不良情绪,使人心情开朗、精神愉快。

二、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于运动

运动疗法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其最佳适应证。运动疗法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益处尚未被确认,但对于保持这类患者的体力、增强其体质和缓解精神压力是有益的。

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在任何情况下都适于运动锻炼。为此,在决定是否开展运动疗法以前,要先进行相关的各种检査,如血糖、尿酮体、血常规、心肺肝肾功能及糖尿病并发症的情况等。一般来说,只有糖尿病的控制状态不是太差,且不存在可能会因运动而加重病情的并发症,运动疗法才是合适的。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禁止运动:

(1)严重糖代谢紊乱,即空腹血糖在13.9毫摩尔/升以上且尿酮体阳性(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尿酮体虽阴性而空腹血糖在16.7毫摩尔/升以上。

(2)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引起的眼底新鲜出血。

(3)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在“++”以上,肾功能不良。

(4)患有严重末梢神经病变或合并有严重的自主神经病变(如体位性低血压)等。

(5)有心肺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

(6)有下肢或足部坏疽,或有溃破、感染。

(7)其他的急性感染。

(8)有新近发生的血栓。

禁忌证是相对的。当各种禁忌证得到有效治疗,其症状改善后,患者同样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以提高身体抵抗力。

三、运动处方要量身定制

运动疗法益处多,但并不是说,只要运动起来,身体就肯定受益。倘若是漫不经心地随便动一动,那就达不到运动目的,但若一味地追求运动的强度而忽视自身的承受能力,也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因此,必须按照科学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来进行运动。也就是说不同年龄和不同体质的人群,在选择运动方式时也应各不相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做到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这样才能达到锻炼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

体育运动有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之分。有氧和无氧的区分根据是体内氧代谢的状况,其区别标志是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和呼吸频率。有氧运动是指强度小、节奏慢、运动后心跳不过快、呼吸平缓的一般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跳绳、游泳及体操等。糖尿病患者不宜做剧烈的竞技性、强度很大的无氧运动,因为此类运动能促进体内升糖激素的分泌,引起血糖升高。

有氧运动不仅使人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而且有助于改善心脏及脑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给,促进葡萄糖代谢和利用,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十分有利。此外,足够的氧供应还可促进脂肪代谢,有利于小号体内堆积的剩余脂肪。所以,有氧运动对糖尿病患者很合适,尤其是心功能不好的老年人。

可供糖尿病患者选择的有氧运动项目有健美操、交谊舞及游泳等,也可快步走,慢跑,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爬楼梯,骑自行车,但具体选择哪种运动,应结合患者年龄、体质状况以及平时的爱好而定。一般认为快步走最为简便、安全,且易于坚持,应作为首选的运动方式。对于日常工作繁忙、无法挤出时间特意安排运动的上班族,可骑自行车上下班或在目的站的前一站下车,然后步行去单位,并尽量少乘电梯,最好徒步上下楼梯。对于肌力低下的高龄患者,被动的肢体按摩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肌肉运动方式。

合理选择运动的时间和频率

许多糖尿病患者习惯于清晨空腹进行运动,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空腹运动容易引起血糖的波动。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患者应在餐后1?2小时运动,以餐后90分钟开始运动降糖效果最佳。为了避免低血糖反应或低血糖昏迷的发生,糖尿病患者不能在服用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后、尚未进餐之前运动。此外,晚餐后的体育锻炼也值得提倡,因为晚餐大多吃得比较晚,而且多数人饭后就是看看报纸、电视,体力活动很少,这对控制血糖非常不利。晚餐后可以跳跳舞或扭扭秧歌,伴随着有节奏的音乐和鼓点,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使人感到愉悦,且运动量适宜。

为了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至少每周运动3天或隔天1次,否则,运动效果不能蓄积。有资料表明:终止运动锻炼3天,已获得改善的胰岛素敏感性会随之消失。如果要达到降低体重的效果,则每周运动不得少于5天。每次运动以30?60分钟为宜,并应达到所需的运动强度。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均有可能对身体带来不利影响。

四、科学确定运动量

科学地估算运动量很重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数运动时的脉搏数(即心率)来衡量运动强度。适量运动的指标是:运动时的心率(次/分钟)达到“-年龄”。例如,一位60岁的糖尿病患者,运动时的心率在次/分钟(—60)左右比较适宜。

除用心率估算外,还可以患者自我感觉来判定运动量是否合适。

运动量合适运动后感觉有微汗及轻度肌肉酸疼,经过5?10分钟的短暂休息,症状消失,心率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运动后感觉轻松、愉快,食欲和睡眠良好,次日精力充沛。

运动量过大结束运动后10?20分钟心率仍未恢复常态,并感胸闷、心慌、气短,不思饮食,夜眠欠佳,次日周身乏力、酸疼。应及时减少运动量。

运动量不足运动后无发热感、没出汗,脉搏无明显变化,或在两分钟内迅速恢复。应适当加大运动量。

运动强度还要遵循个体化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注意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恢复整理。在正式运动前先做5?10分钟低强度运动以防肌肉骨骼的损害。运动后,至少做5?10分钟的整理活动,使心率恢复到比静息时高10?15次/分钟的水平。

运动中和运动后如出现呼吸困难、胸部有压迫感、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医院诊治。

——END——

内容参考:《糖尿病自我管理全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赞赏

长按







































北京普通的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白殿风病传染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2013fanxian.com/lcbx/3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