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健康警惕逐渐低龄化的糖尿病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m.jpm.cn/article-91320-1.html

年轻人或许觉得糖尿病离自己很远,但其实糖尿病真的非常近。

每5个中国成年人中就有2个糖尿病前期患者

每8个人中国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

也就是说,在饭桌上,就可能至少有1个人患有糖尿病。而且,他们很有可能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患有糖尿病。

一项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糖尿病知晓率仅为36.7%

关于糖尿病的筛查调整为「所有人35岁起都应该做筛查」,也就是说整整提早了10年,并且建议针对所有人!

为什么糖尿病的知晓率这么低?糖尿病到底有哪些危害需要我们如此重视呢?

孩子得了糖尿病怎么办?感觉天都快塌下来了!糖尿病真的有治愈的可能性吗?

问题的下面,是很多家长和孩子的痛:

12岁得了一型糖尿病到现在,一直胰岛素治疗;双胞胎哥哥小学5年级得了糖尿病,到现在14年了;我家孩子刚确诊,8岁。

很多人都很困惑:糖尿病不是老年病吗?可事实上,糖尿病从未远离过我们。

糖尿病低龄化的原因是什么?

究其根源,如果排除遗传因素,糖尿病的致病原因有两个:

1、超重肥胖

现在的孩子,在父母和老人的宠爱之下,大鱼大肉不能少,零食饮料随时有,真是“只有孩子想不到的,没有孩子吃不到的”。

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容易出现营养过剩的情况,这时多余的营养就会变成脂肪堆积在身体里,从而造成肥胖,体重超标,成为了糖尿病的潜在诱因。

2、缺少运动

由于久坐缺乏运动,肌肉细胞中的胰岛素受体对葡萄糖反应不敏感,就有可能造成血糖上升,诱发糖尿病。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也从年的10.9%增加到了年的12.4%,成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也从35.7%上升到38.1%。

糖尿病加上糖尿病前期,一半的中国人「血糖异常」。

年全球糖尿病患病率10.5%,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虽然只是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全球1/4的糖尿病患者都在我国,患病人数全球最多。

从年到年的10年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也从万,增加到了1亿万,增加了55.56%,其中约万名患者没有确诊,也就是说不知道自己患病的比例高达51.7%。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少,但有些糖尿病患者并不会出现上述问题,如果出现了以下7个症状,要小心了哦: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食量变大

?牙齿松动或者容易出现牙疼

?体力下降

?男性的性功能障碍

?视力减退或者视物模糊

?皮肤瘙痒

糖尿病病人会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由于各种原因,不少患者依然存在糖尿病防治认识误区。

1

糖尿病是因为糖吃多了,不吃糖就会痊愈

没有明确的医学研究证明爱吃糖和糖尿病有着必然的联系。

糖尿病的病因十分复杂,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主要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健康人吃很多甜食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但摄入过多的糖会增加体重,超重与肥胖才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

糖尿病是老人病,年轻人不会得

我国居民由于经济条件提高,生活已经大幅改善,膳食模式发了巨大转变,脂肪供能比不断上升,2型糖尿病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30岁以下的医院更是屡见不鲜,发病年龄正呈年轻化的趋势。

有人说:现在的医学这么发达了,得了糖尿病,治好不就行吗?

虽然现代医学发达之后,糖尿病经过临床对症治疗,结合科学的饮食运动等健康管理,胰岛素分泌能力有可能恢复正常水平,但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并发症,是实打实发生了,是不可逆转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从日常小事做起,远离糖尿病。

1

健康吃:杂一点、瘦一点、淡一点

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确了平衡膳食的八准则:,其中第一个准则就是“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人们日常常吃的食物分为谷薯杂豆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类、奶和大豆坚果类、油和调味品类等五大类。

除了油和调味品之外,其余四种食物平均每天至少吃12种以上,每周至少吃25种以上。

日常饮食中,我们不仅要吃得多样,更要吃得淡一点,一定要少盐少糖,尤其是糖类食品,味道甜美,不知不觉中就会造成摄糖过量。

用白开水代替饮料,用新鲜水果代替果汁,控制糖分摄入量,远离糖尿病。

2

坚持动:多动一点、少坐一点、睡好一点

每周久坐2-10小时的人,比没有久坐习惯的人,患病危险增加66%,每周久坐21-24小时的人,患病率增加两倍,而每周久坐超过40小时的人,则会增加到三倍。

我们应该养成运动的好习惯,每两个小时左右,起来活动一下。周末有时间,更是要多做户外运动。运动好,精神好,睡眠就会好,体质也会相应增强。

3

早预防:仔细观察、定期检查、科学治疗

如果家族有糖尿病史,或者体型偏胖,有挑食的习惯,应该在生活中仔细观察自身的情况,医院检测血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2013fanxian.com/lcbx/102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