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4601.html
8月18日上午,在广西医院骨关节外科的病房内,花奇凯副教授结合临床患者的病情,向新华网、南国早报、南宁电视台等媒体记者介绍了他运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最新成果。花奇凯团队自年12月以来运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先后成功为20名患者治疗糖尿病足,所有病例全部治愈免于截肢。
花奇凯副教授介绍,如果按一般的治疗方法,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肢体的血液供应,糖尿病足保留下来的几率不大。一些稍重的病例只有通过一次或多次截肢方能结束治疗,给病人的身心及经济造成极大地打击。为此,他们团队研究贯彻了“张力-应力法则”,运用“胫骨横向搬移”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足。
患者黄老伯,今年73岁,南宁人,年起患有糖尿病,年曾接受过腰椎间盘突出手术,随后左腿行动不便,左脚慢慢因缺血变黑,上个月底因为血糖高、左脚撞伤并溃疡、伤口久不愈合入院内分泌科治疗,控制血糖后转入骨关节外科治疗。
花奇凯介绍,治疗糖尿病足的关键是迅速恢复下肢供血,要治疗黄老伯的糖尿病足,只需在黄老伯左腿的小腿处手术安装一个特别设计的“骨搬移架”,医生根据“张力-应力法则”,每天将骨搬移架上的特定按钮拧一圈,每次1毫米,缓慢的牵张力横向作用于黄老伯左下肢的组织,激发肢体包括血管在内的软组织获得再生,改善了血液循环状态,从根本上逆转了左下肢缺血,让黄老伯左下肢的溃疡伤口慢慢愈合了,脚趾慢慢已经恢复供血,皮肤颜色恢复,免于截肢的危险。
预计住院半个月后,黄老伯就可以出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自行拧动骨搬移架继续治疗,2个半月即可拆下器械,3个月至6个月糖尿病足痊愈。新技术治疗效果好,费用低,给糖尿病足患者带来了福音。
花奇凯副教授经过3年的研究实践和总结,在年5月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分会的年会上宣讲,获得业内同行的一致认可,反响巨大。
目前,国际、国内没有同类报道,并且数据表明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保肢率领先其他各种治疗方案和手段,治疗中所用的外固定器材也是自行设计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花奇凯副教授采用的“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原理来自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
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LTS)是俄罗斯医学专家Ilizarov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肢体再生与功能重建的理论,被公认为近代矫形骨科的第四个里程碑。LTS原理是:生物组织被缓慢牵拉时会产生一定的张力,可刺激组织再生和活跃生长。人的骨骼和人体的上皮组织、结缔组织一样,具有很大的再生潜力和可塑性,给骨骼一个合适的应力性牵拉,骨骼及其附着的肌肉、筋膜、血管、神经就会同步生长。
Ilizarov医师(-)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俗称“老烂脚”,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以长病程、难治愈、高费用支出、致残致死率高为特点。
糖尿病足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患者血液循环减慢,神经病变导致下肢保护功能减退,肢体血管被高血糖侵害,导致肢体缺血引起溃疡和坏死,继发细菌感染等严重问题,临床上,糖尿病足坏疽很难治愈,医院对此束手无策,以至于患者最终必须截除下肢。糖尿病足在所有疾病中截肢率最高,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相对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
发达国家5%糖尿病病人有足的问题,糖尿病患者的一生中六个人中即有一个人会患糖尿病足。德国文献报道,30万患者足病归因于糖尿病,诊断4年内50%面临截肢。在英国,2型糖尿病相关小截肢率增加了2倍,2型糖尿病相关大截肢率增加了43%。全球每30秒即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失去一条腿。
在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14%,糖尿病足致残率高,需行截肢手术者约占5%-10%,占所有非创伤性截肢的50%以上。截肢后三十天内死亡率约有10%-14%,其生存期中位数为22个月,对患者危害极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