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按摩什么穴位
1、健脾按摩什么穴位
组合按摩对应穴位,对改善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效果很好。
人参对应肚脐下两指处的气海穴,能补气健脾养胃。用掌心在穴区小范围快速摩动,使热力渗透下去。白术、茯苓健脾祛湿,对应足三里和阴陵泉,可用点揉法。炙甘草补气健脾,对应的按摩是“开四关”:点揉双手合谷穴、双脚太冲穴,有明显酸胀感即可。
2、健脾营养原则
宜吃具有补脾气作用的食物,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忌吃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忌吃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忌吃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
3、健脾适宜食物
主食及豆类的选择
粳米、籼米、玉米、薏米、番薯、豆腐等。
肉、蛋、奶类的选择
牛肉、鸡肉、兔肉、狗肉、牛肚、猪肚、桂鱼、乌鸡等。
蔬菜的选择
藕、粟子、山药、扁豆、豇豆、胡萝卜、马铃薯、洋葱、平菇等。
水果的选择
葡萄、红枣、桃、杏等。
健脾食疗方1、炮姜白术粥
材料:炮姜6克,白术15克,糯米30克,花椒、大料少许。
做法:将上述四药用纱布包好,先煮20分钟,纳入糯米,煮至粥熟,去药包服食,每日1剂。
功效:此粥可温中健脾,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大便溏泄、脘腹胀满、四肢无力等症。
2、红枣芡实糯米粥
材料:糯米克、芡实30克、红枣6颗。
做法:红枣去核切成小块,与洗好的糯米、芡实一同放在锅里,加入适量的水煮粥。粥成后按个人喜好放入糖或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红枣益气补血,芡实益肾健脾,与糯米同煮成粥,可养气血、健脾胃、强体质、美容颜,是男女老少咸宜的佳品,尤其适合小孩、老人、体虚之人食用。
3、淮山鸡内金黄鳝汤
材料:淮山30克、鸡内金10克(中药店有售),黄鳝克,生姜3片。
做法:药材稍浸泡,洗净黄鳝宰洗净,用热水或盐揉擦净,再洗净,起油镬爆香姜,爆炒片刻,洒入少许米酒。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毫升(约8碗量)和姜,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1小时,下盐便可。为2~3人量。
功效:以健脾胃、补肺气、益肾精、滋养强身的淮山,健胃消食、涩精止遗的鸡内金煲黄鳝为汤,有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的功效,是夏日养生靓汤,尤适合长者和小儿之用。
4、橘皮粥
材料:橘皮50克、粳米克。
做法:橘皮研细末备用,粳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清水煮至粥将成时,加入橘皮再煮10分钟,每日1次。
功效:橘皮可理气和胃、健脾助运,粳米补气健脾,合用为理气运脾之方,适用于有脾胃气滞、胃腹胀满、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者。
5、杞枣鸡蛋汤
材料:枸杞子30克,红枣10枚,鸡蛋2枚。
做法:枸杞子洗净沥干,红枣洗净去核,一起放于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烧开后,加入鸡蛋煮熟,调味即可,分2次食用。
功效:补肝肾,健脾胃,滋阴润燥,养血除烦。适用于肝肾亏损、脾胃虚弱者已经以及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健脾丸
健脾丸为着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用,此外,还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
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
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木香顺气丸
: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附子理中丸
: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