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降温,“暖宝宝”成为许多人取暖的“必备神器”。而正是因为有些暖宝宝的使用不当,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伤害。
那么,什么是“低温烫伤”,我们又该如何预防“低温烫伤”呢?
_(:_」∠)_今天,就请跟随小编一起,度过一个不那么寒冷的冬天。
什么是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而造成的烫伤。接触70℃的温度持续一分钟,皮肤可能就会被烫伤;而当皮肤接触近60℃的温度持续五分钟以上时,也有可能造成烫伤,这种烫伤就叫做“低温烫伤。
造成低温烫伤的原因
一、暖宝宝的不恰当使用
人体正常体温是为37摄氏度,冬天因为寒冷皮肤表面温度为35-36摄氏度。而“暖宝宝”发热后温度一般为45-50摄氏度。紧贴皮肤使用暖宝宝可能会造成红肿与水泡。
冬天使用取暖器时,应以感觉到温暖的距离为宜。
如果皮肤发烫发热,说明距离过近,会有烫伤风险。此外,最好间断使用,经常变换取暖器的位置,不然容易引起局部烫伤。
二、取暖器的不恰当使用
三.热水泡脚温度不宜过高
冬天用热水泡脚有益于改善血液循环,对身体有益。
但是,水温过高,对身体有害无益。泡脚的水温以30-40摄氏度为宜,时间则为15-30分钟。
测试水温时,最好用手肘内侧而并非直接用脚。
听说
低温烫伤更钟爱这几类人群:
了解详情
1.婴幼儿:表达能力欠佳,如果监护人照看不周,很容易导致烫伤;
2.女性:冬季手脚冰凉现象比男性常见,所以会更多地使用取暖工具;
3.糖尿病、脉管炎、中风后遗症等患者以及老年人:因局部皮肤感觉功能减退或障碍,易受到烫伤伤害;
4.麻醉术后患者、醉酒、过度熟睡的人:因意识不清也易发生低温烫伤。
一旦发生低温烫伤,
我们该怎么办呢?
先用凉毛巾或凉水给烫伤处降温,不要用酱油或牙膏涂抹。
如果出现水泡,采取局部上药的方法。
如有感染,医院就诊。
“低温烫伤”会伤及皮肤的深度,治疗的时间也会加长。尤其是创面严重的低温烫伤,需采用手术的方法清理坏死组织。
冬天来了,大家有男朋友的抱男朋友,有女朋友的搂女朋友。有猫抱猫,有狗抱狗。没有朋友,发热靠抖。
(*/ω\*)恰当使用发热工具,度过温暖冬天。
想要了解更多急救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