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不治糖尿病?
现在降糖药很多,有的比瓜子还便宜:
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促进剂,
有降低胰岛素抵抗的增敏剂,
有抑制肠道对葡萄糖吸收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有长效、短效、混合等多种类型,
每种降糖药都有确切的降糖效果,
可以肯定地说,
现代医学已经彻底解决了降糖的问题。
但是,有二个根本性问题现代医学无法解决,
一是降糖药物的副作用,二是糖尿病并发症。
有人把降糖药称为天使,也有人把将糖药看成魔鬼。
因为药物是一把双刃剑,谁也无可否认。
降糖药物对肝肾功能的损伤客观存在,
药物大多在肝脏分解,从肾脏排泄,
长期吃药的糖尿病人,免疫功能极度低下,
发生癌症等免疫类疾病和其他多种疾病。
有数据统计,我国癌症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总和。
不管城市还是农村,肝癌和胰腺癌都已进入死因排序的前10位,
与糖尿病高发直接有关!
并发症不可避免?
糖尿病并发症遍及全身,从头到脚,从内脏到皮肤。
因为血糖超范围波动,会伤害全身所有的细胞,
包括血管细胞、神经细胞、皮肤细胞等等。
正常人血糖波动范围在3.3—8.9mmol/L之间,
而糖尿病人血糖波动范围很大,
低的时候到2.8,高的时候可能超过30,
正是血糖的超范围波动,发生并发症。
血糖越高,波动越大,并发症发生越快越重。
很多糖友不理解,为什么长期吃药还会发生并发症?
其实,反过来考虑,
如果吃药就能避免并发症,糖尿病还有什么可怕呢?
患者必须懂得,血糖超范围波动必然发生并发症。
影响血糖高低不仅是吃什么药,还有人体自身的因素,
影响血糖的最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中枢神经、交感神经、内分泌和饮食。
如果晚上睡觉不好,第二天血糖肯定高,因为中枢神经没有休息;
吃饭以后血糖迅速上升,是交感神经的作用;
糖尿病人不能生气、不能着急,生气上火都会改变内分泌,
许多人内分泌异常导致血糖上去后很长时间下不来;
饮食是糖尿病人最痛苦的一件事,随病程延长,吃饭的问题越来越难,
许多人少吃一口就低血糖,多吃一口血糖又超标,
因为随病程延长,胰腺调节血糖的能力在不断下降,
注射胰岛素的人百分之百会出现低血糖。
正因为血糖超范围波动不能避免,并发症早晚都会发生。
饮食控糖,一生健康无忧
同样是2型糖尿病,有人发生尿毒症,肾移植,
也有人却没有并发症,健康生活到90岁。
像宋美龄、陈立夫等糖尿病竟然活到百岁。
为什么?
糖尿病人的健康状态和寿命长短完全取决于血糖波动范围,
如果不吃药,血糖波动范围同正常人一样,
糖尿病人的寿命与正常人是一样的。
这里有二个重要条件,一是不吃药,二是血糖波动与正常人相同。
不吃药,糖尿病人的血糖波动能与正常人一样吗?能,肯定能。
道理很简单,虽然确诊糖尿病的时候,
超过50%的胰岛细胞已经死亡,
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胰岛细胞是活着的,还能分泌胰岛素。
如果患者从确诊糖尿病的时候开始,
每次吃饭就把碳水化合物(粮食)的摄取量减少到正常人的一半,
血糖波动范围就会与正常人相同。
几乎每个人在刚刚确诊糖尿病的时候只要做到两条,
第一管住嘴,第二迈开腿,血糖就能正常,不用吃药。
减少每餐碳水化合物不是饿肚子,而是改变饮食习惯,
可以把一顿饭分成二次吃,总量没有减少,而胰腺的负担减轻一半,
也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取量,
蛋白质在肝脏可以转化成碳水化合物,满足细胞代谢需要,
还可以利用不同食物的升糖指数来吃饭,
面包、馒头升糖指数很高,面条升糖指数大约是面包的一半,
等量的面粉,做面条血糖不高,做面包馒头血糖就高。
管住嘴与迈开腿,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单单依靠哪一条,都不能真正解决糖尿病人的健康问题。
管住嘴,是控制了血糖上升的因素,
迈开腿,是为了降低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利用率。
只有同时做到管住嘴迈开腿,让胰岛细胞劳逸结合,
轻松工作,合理休息,才能阻止胰岛细胞不断死亡,
血糖波动才能得到有效控制,糖尿病人才能同正常人一样生活。
大量事实已经证明,不论患者病程长短,
只要吃药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或者胰岛素用量每天不超过40单位,
绝大多数糖尿病人都可以把药物和胰岛素停下来,同正常人一样生活。
当然,停止吃药,停止注射胰岛素有两个重要条件,
一是病态的胰岛细胞能恢复健康,二是合理饮食,保持运动。
糖尿病人没有死亡的胰岛细胞大多处于病态,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只有病态的胰岛细胞恢复健康了,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才能真正恢复。
合理饮食的学问很大,既要享受美食,又要营养均衡,还不能饥饿。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确诊糖尿病,请不必紧张,也不用担心,
糖尿病人就是胰腺残疾人,
残疾人完全可以同正常人一样生活,一样健康长寿。
赞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