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不理想,容易发生并发症,这点已被无数临床病例所证实。但反过来说,血糖控制得好,是不是就一定不会出现并发症?
现实生活中,部分糖友在饮食上“精打细算”,也经常运动,按医嘱按时服药,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但还是出现了并发症;
有些糖友的血糖水平、病程长短,和其它糖友差不多,别人还没出现并发症,但他的并发症却已十分严重了;
.......
可见,糖尿病并发症是否出现,与血糖水平并不是简单成正比!
除了受血糖因素影响外,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还受遗传因素、血脂、血压以及病程长短、肥胖程度、有无吸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
如果糖友还同时患有较为严重的高脂血症或高血压,那么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就要比其他糖友大一些。
因此,在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问题上,糖友需要的是和自己“较劲”,管理好血糖,管理好健康!
研究表明:严格控制血糖可以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即肾、视网膜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减少大约2/3,对大血管并发症也有一定预防效果。但是,“减少”不等于“没有”。
研究还证实: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整体血糖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而且与血糖波动(即忽高忽低)也有密切关系,血糖波动越大,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几率就越大、预后越差。
所以,在严格控制高血糖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避免发生低血糖,以降低血糖波动所带来的危害,将血糖控制平稳。
3招并举保血糖平稳餐后血糖急剧增高,或者餐前低血糖,导致随后的血糖反弹,是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为避免血糖波动,需要保证餐前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稳定。具体方法,依然是老三样:饮食、运动和药物3招并举。
1、饮食:
在医生指导下按身高、体重及活动量确定饮食方案,定时定量。在食物种类的选择上,宜选择升糖能力较弱的食物,如低脂肪食物;主食粗细搭配,少食精细粮;以非发酵面、半发酵面的主食为主,粥类少食;多吃蔬菜(尤其是绿色蔬菜),但不包括土豆等根茎类的“蔬菜”。
如出现餐后高血糖,或者下一餐餐前低血糖,可在医生指导下分餐,例如早餐后高血糖,中餐前低血糖,可将早餐三分之一留在上午10点左右进食。
2、运动:
建议糖友将运动时间安排在餐后半小时进行,以中等强度的运动项目为宜,如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
不宜空腹运动,注意预防运动引起低血糖的风险。运动后最好监测血糖,若血糖<5.0mmol/L,可进食少许苏打饼干、水果等。
3、药物:
在主管医生的指导下,可选择减少空腹血糖波动的药物,如长效胰岛素(比如甘精胰岛素等),以及减轻餐后血糖波动的药物(口服类的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瑞格列奈、那格列奈、格列吡嗪、西格列汀、利格列汀、沙格列汀等;注射类的药物有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门冬胰岛素50、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25R、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50R、艾塞那肽。
其中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既能降低餐后高血糖,又能避免下一餐餐前低血糖。胰岛素泵的使用也有助于减少血糖波动。
最后,为自己设定一个适宜的控糖目标,更能让血糖平稳:
(1)60岁以下、无明显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4.4~10.0mmol/L.
(2)60岁以上或有严重低血糖史,或有明显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者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糖友,可在医生指导下将上述目标范围适当放宽。
让天下糖友不再为糖所困,重归精彩生活!
▼
关心糖友必备公号
远离血糖困惑,重归精彩生活
广告
最受读者欢迎的糖尿病科普图书,图文并茂,看懂你才不会被糖尿病迫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