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墩越来越多,这个锅该爷爷奶奶背吗

“唉!孩子还小,美好的人生才开始,怎么会有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糖尿病...这么多毛病了呢?”

最近,医院本部内分泌科来了这样一位满脸愁容的患者家属。原来,王先生的儿子小王今年才21岁,体重却高达斤,这段时间频频感到头晕不舒服,肥胖已经开始严重威胁小王的健康。最终经过医生的评估,小王接受了减肥的终极武器——腹腔镜缩胃手术治疗。

(小王手术图)

王先生透露,早在儿子上学时,体重就已经有多斤。本以为胖一点也没什么,没想到情况越来越糟糕。

其实像王先生这样想的家长还有很多,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并不把肥胖当回事,直到出现问题后悔莫及。现如今,小胖墩越来越多,肥胖低龄化已成一种社会现象。很多人认为,这就是老一辈带娃造成的问题,使劲喂,太溺爱!可是,爷爷奶奶们也感到很委屈,难道这个“锅”就该他们背吗?

从少见到常见小胖墩数量在攀升

每周四上午,在医院、苏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宋媛的门诊外,都会排起长长的队伍,通常一个孩子背后起码跟着2个家长,有时候甚至3个、4个,这队伍也就更庞大了。

宋媛主任告诉看苏州记者,每周她的门诊上几乎都会有10个左右的孩子是因为超重肥胖,主要在3-12岁的年龄范围。

“再小一点的,家长没意识,觉得胖嘟嘟的挺可爱。上了幼儿园以后,学校都会身体检查,发现超重肥胖的就会有一个转诊单,督促家长要带孩子来检查。”

宋媛主任透露,一般如果是父母带来的还是比较听医生话的,如果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来的,多半有些抵触情绪,基本都认为自家孩子不胖,会说“不胖还叫我们来干什么?”然而结果测出来,确实是超重肥胖的。

如何来看是否超重还是肥胖?我们可以用体质指数来衡量孩子的体重是否健康,它的计算方法是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3-6岁孩子各年龄段都有食物推荐摄入量,大一点的孩子荤菜一天是75g,我说你就算是50g吧,一个鸡蛋的大小,如果是吃一块大排你们要吃几块,一个爷爷就跟我说孩子起码要吃5、6块。他认为不多,但其实1块,生长发育就够了,太多的话身体代谢不掉,最后就以脂肪的形式存下来了。“宋媛这样说道。

(网络图片)

还有一个7岁的男孩冬冬(化名)医院就诊,才上幼儿园,体重已经高达96斤,身高也达到了1米3,个头比班里同学都要大上很多,甚至比二三年级的孩子还要壮。被问及平时爱吃哪些东西时,冬冬开始认真数起来:“红烧肉、鸡翅、鸡腿、蛋炒饭、红烧排骨、糖醋排骨……”

毫无例外全是荤菜,孩子妈妈透露,她已经有意识让孩子少吃点,但是一去爷爷奶奶家吃饭,就又是放开了吃。

“老人家就觉得孩子能吃是好吃,小孩子不是胖是结实,唉,我就怕他太胖早发育……“

其实妈妈的担心不无道理,宋媛主任透露,门诊上碰到过很多性早熟的孩子,相同特征几乎都是偏胖。

“我看过最小的一个才6岁,就已经来月经了。我们只能给她阻断掉,每个月打针,一千多一针,要打到青春期才能停掉。还有一个10岁女孩,她的整个代谢都是紊乱的,已经发育了,1米3几的样子。到青春期结束,女性是长25公分,她快结束青春期了,身高基本是没希望了,真的很可惜的。”

宋媛解释,脂肪会不停刺激下丘脑,性腺轴就开始建立整个性器官的通道,雌激素就开始排了,一排,孩子就开始发育了。性早熟危害孩子终身,一定要及早干预。

(网络图片)

今年5月,苏州市疾控中心曾公布一组数据:年全市学生超重检出率16.62%,肥胖检出率14.75%;超重肥胖合计检出率31.37%。

其中,男生超重检出率19.37%,肥胖检出率18.37%;女生超重率13.42%,肥胖检出率10.54%,男生超重肥胖率高于女生。

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与学校卫生科主管医师胡佳表示,儿童期肥胖不仅会对其当前的身体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还将增加成年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据相关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儿童中,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脂肪肝比例明显增高。

(网络图片)

“能吃是福”如今已经过时?

如今,放眼望去,小吃店、餐厅、超市随处可见,很多人家里的冰箱一年到头都不会关,各种口味的餐食、各种类型的零食饮料,唾手可得。这是一个再也不用为吃不到东西而发愁的年代,愁的只有“今天选哪一样吃”。

于是,从那个愁吃愁穿的年代走来的老一辈人,可能普遍有着一种补偿心理,看到孙子孙女想吃什么就给吃什么,觉得“能吃是福”,吃得多才身体棒。

(网络图片)

“那个时候穷怕了饿怕了,那个时候吃不上的东西就觉得是好东西,比如说肉,但其实肉只是营养的来源之一,吃多了也吸收不了。”宋媛主任这样说道。

伴随着社会变迁,这些陈旧、过时的价值观念其实需要融入更多的“时代感”。肥胖不仅不契合当下的大众审美,也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

宋媛主任还分析,除了老一辈溺爱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也是育儿观念以及方式的问题,现在有些家长从给孩子喂奶开始就错了。非要用“量”来看孩子够不够,会问:“我给孩子喂ml够不够?”

其实每个孩子胃口不同,喝饱了就行,一定按照量来喂的话,孩子可能已经太饱了,胃慢慢就被撑大了。

“这种饮食模式很可能会延续终身,以后就很难把体重降下来,家长都觉得孩子长大自然而然瘦了,其实很难的。”宋媛主任这样说道。

当然,也不能把这个“锅”全甩给爷爷奶奶,肥胖低龄化的背后恐怕还有着更多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当然是如今食物的越来越高热量化。大多数孩子爱吃的夹心饼干、蛋糕、巧克力、汉堡、奶茶、碳酸饮料……哪个不是增肥利器?

更糟糕的是,现在的孩子吃的多了,运动却少了。

曾几何时,孩子们放学后都是跑着回家或者骑车回家,如今则多以车代步;

曾几何时,孩子们做完作业后都是在外面一起玩耍,如今,要么做作业到深夜,直接睡觉,要么就是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玩iPad;

曾几何时,孩子都是散养型的,什么地方都能玩,现在的孩子则是圈养型的,除了小区、公园,一般体育场所还得收费才能进去,比如羽毛球馆、游泳馆……

生活在钢筋水泥建构的城市森林里,孩子们既缺乏户外运动的空间,也缺乏户外运动的时间。

“活动量增加不上去,吃动无法平衡,怎么能不胖呢?”宋媛主任无奈地感慨道。

(网络图片)

专家支招也要家长配合

医院东区营养科医生钮丹叶表示,很多人都认为肥胖是因为营养过剩造成,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营养失衡。

当意识到孩子很胖的时候,很多家长就开始让孩子少吃,甚至直接不吃肉了,其实这样一来会加重体内的营养失衡。因此,小胖墩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入,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果,增加运动,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不过最根本的,还是要转变观念,需要家长们正视的是: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就像龋齿、近视一样,需要重视,需要早期干预。

“如果只是外形肥胖,身体还没什么不舒服的话,很多家长都是不当回事的,所以我会这么去引导他,你的孩子要不要中考的?以后这么胖跑不动的,体测不达标,也考不上好学校的。”

在一次一次的实践中,宋媛主任也发现,换个角度讲肥胖的危害,似乎更能引起家长的重视,这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宋媛主任谈道,医学界反复强调着肥胖低龄化的重要性,但最主要的还是得引导大众形成一个健康意识,饮食搭配有一个合理性。

因此,她也一直在致力于宣教方面的工作,希望妈妈们从孕期就开始管控。

“现在巨大儿的比例也在渐渐变大,研究显示,巨大儿长大后更容易肥胖和罹患心血管疾病。一般我们建议3-3.5公斤的体重是比较合适的。从婴儿期的喂养,一直到儿童期,这些打基础时期都特别重要。”

宋媛最后强调,如果孩子已经超重甚至肥胖,一定要重视,给孩子减重需要医生、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一起制定一份饮食、运动和行为的综合干预方案,让孩子真正管住嘴、迈开腿,科学减重。

结语:

物质生活的渐次丰盈,让节衣缩食已经成为了渐行渐远的记忆;家庭结构的小型化,让孩子得到了万千宠爱。当营养过剩与运动匮乏组合在一起,肥胖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孩子们也不例外。

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那些适宜肥肉滋长的环境,或许已无力改变,能改变的就是“能吃是福”的旧观念以及我们薄弱的意志力。减肥,与欲望对抗,或许终将成为越来越多人,从小到大再到老,都要不懈努力的一件事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2013fanxian.com/jbby/9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