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与内分泌科携手共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http://m.39.net/pf/a_5154124.html

编者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全身性疾病的眼部并发症,与眼科和内分泌科密切相关。DR早期阶段通常无症状,待就诊于眼科时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因此,眼科和内分泌科之间建立有效沟通机制非常重要。那么,对于DR防治来说,两科应如何协作共管?在DR治疗方面,微血管保护剂效果如何?对此,本医院张良教授进行了分析。

从眼科角度看DR防治现状与管理策略

张良教授:调查发现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2%[1],且很多人直到出现并发症才知道患病,知晓率很低。因此,提高知晓率、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造成的各种并发症。而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眼部病变较常见,尤其是DR。年发表在LancetGlobHealth的研究分析了全球年失明和视力障碍原因及近30年趋势。结果显示,~年,在导致中重度视力损害和失明的原因中,DR患病人数占比分别达30.6%和21.8%。DR为年导致全球≥50岁人群失明的第五大原因(万例),且近30年患病率在全球很多地区都有所增加,其中东亚DR患病率增幅在50%以上[2]。对于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来说,从出现血管瘤到最后失明,通常发展较缓慢,且早期常常无症状,这也导致很多人延误了治疗时机。

DR治疗需根据其病变严重程度不同而定。最新临床分级标准为美国眼科学会年发布的DR国际临床分级标准,将DR分为无明显DR、非增生型DR(又分轻度、中度、重度)和增生型DR[3]。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学组制定的《中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年)》将DR分为6期,前3期为非增生性,后3期为增生性[4]。前3期病情相对较轻,若未发生黄斑水肿,很多患者可能并无症状,在控制全身状况后通常会让病变不再进展或长期处于不影响视功能状态。而到了后3期,若存在眼底新生血管或累及黄斑要尽早治疗,可选择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激光治疗,若病情严重可考虑手术治疗。当然,DR的发生发展与氧化应激有关,加用一些抗氧化应激药物也有助于延缓病变进展。

有效管理DR

需眼科与内分泌科加强沟通协作

张良教授:DR与眼科和内分泌科均密切相关。眼科医生会从专业角度提出诊疗方案,而内分泌科更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2013fanxian.com/jbby/88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