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唤我小师父,我不过是个...”“平平无奇的养生小天才罢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参苓白术丸,它是非常有名的健脾、益气、祛湿的方子。
它主要成分有以下几种:
人参:甘补微温,药力强大,善补脾肺之气。
炒白术:甘补苦燥而温,既补气健脾,又燥湿止泻。
茯苓:甘补淡渗而平,既渗水利湿,又健脾助运。
山药:甘补兼涩而平,善补气养阴,兼收涩。
莲子:甘涩而平,既补脾胃,益心肾,又涩肠止泻。
炒白扁豆:甘而微温,能补脾化湿止泻。
炒薏苡仁:甘淡微寒,能健脾利湿止泻。
砂仁:辛温芳香,能化湿行气,温中开胃。
桔梗:辛散苦泄性平,能宣肺化痰止咳,又提升肺气、载药上行。
甘草:甘补性平,既益气和中、润肺止咳,又调和诸药。
参苓白术丸主要调理脾虚夹湿证,一般症状为:食欲不振、大便溏稀、身体消瘦、脘腹胀满、精神疲倦、四肢无力等。
这里用一个例子,让大家对这个方子有更直观的了解↓↓↓
案例分析
有一位患者,年纪在60岁左右。他最近全身无力,头闷重,恶心,不想吃饭,也不想动弹。
做了全身体检,什么问题都没有查出来,医生也讲不来原因,让回家静养。
过了几天他又出现了胸闷的情况,患者有点害怕,因为家里有肺病史,好几个人都是因此去世的。后来他又去找了中医,大家也知道,中医反正也不看指标,只看症状,有症状才是有病。听了他的叙述后,中医看了他的舌头,舌头又嫩又肥又水滑,舌边有些齿痕,水灵灵的。
经过判断:就是在家闲的,缺少运动,体内湿气太重。一问,果然,一个人生活,三餐都是楼下买的,除了煮开水,家里不开火。
为什么全身体检什么问题都没有,但是人会不舒服呢?
从中医上说,这位的情况其实是典型的脾虚夹湿证。
这种病检查不出的原因,是因为现在还没有任何一台仪器可以测出人体的湿气。
但湿气在中医里,是最常见的病症原因,甚至很多病理产物,比如息肉、结节都和水湿凝聚有关。
由此,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参苓白术丸就是很好的调理方子。
但是要注意:很多人对照着症状看,自己好像也都符合,但是没有去看过专业的中医,小艾不建议自己用药,因为你身上可能确实符合这些症状,但是不排除还有其他的问题,那么可能方子就会有所不同。
不敢自己乱服药,但是又想调理好以上疾病的朋友,小艾推荐两个穴位,这两个穴位搭配起来用,简直就是人体自带的“参苓白术丸”,祛湿健脾益气的效果非常好,也没有副作用,可以自己在家里调理。
太渊+商丘
太渊穴是手太阴肺经上的俞穴,属土,而肺属金,正好“土生金”,所以这个穴位主要是调理肺气的,既可补肺气之虚,又能滋肺阴之亏耗。相当于参苓白术丸的益气功能。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商丘穴是脾经上的经穴,属金,而脾属土,也是“土生金”。
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脾为肺之母,虽然肺主一身之气,但是我们知道,肺的背后还有一个推手,那就是脾。
脾是后天之本,我们所有的精气津液都是靠脾来运化生成,所以一旦脾消极怠工了,气血就跟不上,人体容易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四肢无力。
(井穴、荥穴、俞穴、经穴、合穴为五输穴,共计60个,它们都有自己的属性。商丘穴和太渊穴就是其中之二。)
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益气祛湿,功效显著!
调理方法:
1、可以艾灸这两个穴位,每天每穴艾灸30分钟左右,每隔10天休息1~2天。
2、平常也可以多按摩一下这两个穴位,每穴按摩3分钟左右,每天2次。
喜欢的朋友们,给小艾点个再看吧!有想要了解更多其他的内容,给请小艾留言哦。
-往期精彩-
?二十四节气清明节气养生篇?唇色淡就是血虚吗?你知道血虚的具体表现和调理方法吗??为什么有些人刮不出痧来?关于刮痧,这几个要点你一定要知道!
——感谢您的转发,让更多的家庭更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