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糖尿病病友来说,血糖控制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当血糖值超过某些特定水平时,就会引起糖尿病并发症!
一般来说,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对血糖进行严格的控制,其中,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小于10.0mmol/L,能够有效地减少高血糖对身体的危害,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当血糖过高时,会损伤血管壁,导致微血管和大血管的损害,进而引发眼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为了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糖尿病患者应该始终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空腹血糖是指早上醒来后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或饮水后的血糖水平,控制空腹血糖在4.4~7.0mmol/L的范围内,是糖尿病患者的首要任务之一,这一范围的控制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规律的运动以及服药来实现,保持空腹血糖的稳定不仅能够减少血糖过高对身体的损害,还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进食后2小时内测量的血糖水平,控制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0mmol/L,可以有效地降低高血糖对身体的危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结构和食物选择,尽量避免高糖高脂的食物,合理控制饮食量和进食时间。
血糖高到多少,会诱发并发症?医生建议:个“标准”,可以了解1:空腹血糖水平,正常情况下,人们在饭后两小时的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水平应该低于7.0毫摩尔/升(mmol/L),如果空腹血糖超过此数值,可能意味着胰岛功能受损,身体无法将血糖有效地转化为能量。
长期以来,高血糖会对各个器官产生不良影响,如眼睛、肾脏、神经系统等,甚至会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2:餐后血糖水平,一般而言,人们在进食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应该低于11.1mmol/L。
如果餐后血糖超过这个数值,可能意味着胰岛功能障碍,导致身体无法及时降低血糖水平,持续高的餐后血糖不仅会增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损害胰岛功能,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的程度。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这是一个用来评估人体过去2-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HbA1c水平应该低于6.5%。如果HbA1c超过这个数值,说明长期以来血糖控制不佳,已经进入糖尿病状态,高HbA1c水平会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特别是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下面这类糖友,容易出现血糖波动过大:
第一类:饮食不规律的糖友
这些糖友经常不按时进食,或者食量过大、过小,导致血糖波动较大,例如,长时间不吃东西会导致血糖过低,而大量进食会使血糖迅速升高,这类糖友需要调整饮食习惯,定期进食,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
第二类:运动不适当的糖友
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糖,但如果运动不当,也可能导致血糖波动过大,例如,剧烈运动会使血糖急剧下降,而长时间不运动则容易导致血糖升高,这类糖友需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或长时间不运动。
第三类:药物使用不当的糖友
糖友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降糖药物,但有些糖友可能会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或者忘记服药,导致血糖波动过大,这样的行为不仅无法有效控制血糖,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这类糖友需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定期检查血糖,避免药物的滥用或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