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化瘀泄浊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经验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www.ykhongye.com/

编辑推荐语

早期糖尿病肾病,治以益肾固精、化瘀泄浊法,可延缓病情进展,临床疗效显著。

[摘要]总结归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病机认识及用药经验。本病病机以肾虚为本,瘀浊内阻为标;在治疗上,重视饮食调摄,用药强调益肾填精固其本,泄浊化瘀治其标,随证加减,循序渐进,收效显著。并举例验案进行说明。

糖尿病肾病(DN)作为糖尿病(DM)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已经成为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因其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经常被忽视。等到患者因尿中出现大量泡沫就诊时,往往已经进入临床蛋白尿期,肾脏已经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肾功能持续进行性恶化,最终导致肾衰竭,当前仍缺乏有效防止其发生和恶化的方法。因此,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是延缓其进展的关键。我们的研究团队由导师带教研究生等组成,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应以益肾泄浊化瘀为原则,运用益肾固精、化瘀泄浊的药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延缓病程进展,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有关诊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1肾虚为本,瘀浊内阻为标的病因病机

糖尿病肾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消渴病的慢性并发症,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尿浊、水肿、肾消等范畴。中医典籍中虽无糖尿病肾病病名的明确记载,但对其相关症状和病机不乏论述。如《圣济总录》论述:“消渴病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开阖不利,能为水肿。”认为其病发为消渴迁延,损伤肾气所致。基于先贤理论,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笔者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证,以肾虚为本,痰浊、瘀血互结内阻为标,两者互为因果。其病机主要为消渴日久,久病及肾,肾虚气化无力,水液停蓄而为痰为饮,甚或酿生湿毒。唐宗海《血证论·遗精》论述:“血与水,上下内外,皆相济而行……故病血者,未尝不病水,病水者,亦未尝不病血也。”是故水病及血,痰饮、湿毒内阻致血行不畅,瘀血内生。《素问·调经论》云:“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湿浊、瘀血互结于内,阻碍气血津液的正常化生,无法充养脏腑经络,肾失濡养,进一步加重肾虚,最终致使肾失于固摄封藏而出现诸多证候。

2治疗特色

2.1调摄饮食防食复

饮食调摄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孙思邈《千金要方·食治》中强调“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合理的饮食调护,能够起到预防疾病、提高疗效、促进康复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患者饮食调摄,因为这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基础。临证之时,常叮嘱患者调整饮食结构,注意饮食对身体的影响。糖尿病肾病患者应低盐低脂低优质蛋白糖尿病饮食,戒烟限酒,避免辛辣、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在临床上,本病早期患者常因饮食不当而致病情反复,而细心指导其调整饮食,往往收效良好。

2.2益肾填精固其本

糖尿病肾病的病位主要在肾,肾虚是其发病之本,贯穿病程的始终,因此在治疗上强调益肾填精,临证常以具有补肾之效的古方化裁。本病可辨证分为肾气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其中本病早期以肾气虚证和肾阴虚证多见。《素问·六节藏象论》论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虚封藏失职,精微下泄,则见尿中泡沫或尿浊。《丁甘仁医案》泄泻案云:“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酸”,故肾虚可见腰酸。肾气虚者,除上述表现外,兼见神疲乏力,小便频数,或夜尿增多,舌质淡,苔白,脉细,方选滋膵饮加减。该方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张锡纯治疗消渴经验方,由黄芪、生地黄、山萸肉、山药、猪胰五味药组成。临证运用此方时,因猪胰不易得且服用困难,故常去之,加用酸敛之药味如五味子、金樱子等收涩肾精,加用补肾之品如女贞子、沙苑子等增其补益肾精之效。肾阴虚者,兼见口干咽燥,头晕,心悸,失眠,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方选左归丸加减。若患者有明显舌燥咽痛、骨蒸潮热、手足心热等阴虚燥热之象,改以六味地黄丸加减。

2.3泄浊化瘀治其标

本病早期患者常有身重、困倦、肥胖、高脂血症等表现,这些都与湿浊、瘀血内阻有直接关系,湿浊、瘀血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是其形成与进展的基础,故临证当化湿泄浊,活血化瘀。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正气已虚,不宜过度戕伐,故用药应选药性平和之品。临床常以泽泻、车前子利湿泄浊。泽泻味甘淡、性平,有利水渗湿之效,药理研究表明具有利尿、降压、降血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车前子有利尿渗湿之效,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炎、降血压作用,其主要成分车前子多糖也具有降血糖、血脂作用。活血化瘀,常以三七、川芎配合使用,别具一格。三七善化瘀血,《医学衷中参西录》载其“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川芎活血行气,为“血中之气药”,《本草汇言》载川芎“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黏滞之态”,三七、川芎两药合用,使瘀血得化,气血得通。而且药理研究证实二药对保护肾脏有积极作用。

2.4随证加减治兼病

糖尿病肾病患者易合并他病,需对其合并病症适当加用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常与糖尿病其他并发症相兼为病。如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消渴日久,肝肾亏虚,目失濡养,加之阴液亏耗,阴虚无以制阳,虚火上灼目络所致,临床表现为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飞舞等,眼部B超提示眼底出血,可加茜草化瘀止血;合并糖尿病胃肠病,因消渴日久,耗伤气阴,累及脾、胃、大肠,脾胃及大肠功能受损而致,临床表现以便秘较为多见,加用桃仁、当归,二者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化瘀,一举多得;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消渴迁延,耗伤气阴,气血阴阳俱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所致,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或凉或麻或痛,部分患者还伴有肢体挛急抽搐,可加地鳖虫、全蝎逐瘀通络。糖尿病肾病患者痰瘀互结内阻,痹阻脉络,易合并中风,可表现为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等症状,加用地龙通经活络。水肿亦是糖尿病肾病常见的合并症状,临床以下肢水肿多见,因糖尿病肾病肾虚气化无权,水湿泛溢而致,加用益母草以利水消肿。

3病案举例

3.1案例一

唐某,男,54岁,年5月16日初诊。患者2型糖尿病病史十余年,口服降糖药治疗。近1个月来自觉小便泡沫较多,查空腹血糖(FBG)13.4mmol/L,餐后血糖(PBG)19.43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8.5%;肾功能放免+尿肌酐结果尿微量清蛋白(mAlb)mg/L,α1微球蛋白(α1-MG)mg/L,β2微球蛋白(β2-MG)2.74mg/L,尿微量清蛋白/肌酐(A/Cr).49。刻诊:腰酸,乏力,夜尿二三次,尿中泡沫较多,大便干结日一次。舌淡红,有瘀点,苔白,脉细。西医诊断糖尿病肾病;中医诊断肾消,辨证为肾气虚兼血瘀证。治以益气补肾,活血化瘀。处方:生地黄、山药各30g,山萸肉、生黄芪各15g,女贞子、五味子、沙苑子、覆盆子、车前子、泽泻各10g,金樱子30g,川芎9g,当归、三七各6g。14剂,日1剂。调整口服降糖药为诺和龙2mg,日3次,餐前15min口服。嘱其用药同时低盐低脂低优质蛋白饮食,戒烟限酒。5月30日二诊:查FBG6.3mmol/L,PBG7.5mmol/L,患者尿中泡沫仍多,腰酸尚可,夜尿二三次,大便日一次,质干,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守上方继服14剂。6月15日三诊:查FBG7.44mmol/L;肾功能放免+尿肌酐结果mAlbmg/L,α1-MG21.4mg/L,β2-MG0.mg/L,A/Cr11.09。尿中泡沫较前减少,大便日一次,夜尿二三次,无其他特殊不适,予原方加生牡蛎30g,14剂。随证加减治疗3个月,复查肾功能放免+尿肌酐结果mAlb70mg/L,α1-MG5.1mg/L,β2-MG<0.mg/L。患者诸症悉减,病情稳定。

按: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十余年,消渴日久,肾气亏虚,出现腰酸、乏力;肾气虚固摄无权,膀胱气化失司,而致水谷精微下泄,出现泡沫尿,尿频;气虚无力推动血行,则瘀血内生,而出现舌有瘀点、脉弦的血瘀表现。故治当益气补肾,活血化瘀。一诊以滋膵饮加减,以生黄芪补益肾气,山药补肾益精,生地黄补肾滋阴,又能协同山萸肉封固肾关,车前子、泽泻利湿泄浊,女贞子、沙苑子、五味子、覆盆子益精填髓,金樱子固精,三七、川芎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益气、化瘀泄浊之功。二诊时患者症状较前改善,继予原方巩固疗效。三诊患者复查肾功能放免指标,mAlb、α1-MG明显下降,β2-MG有所下降,提示治疗有效,而患者夜尿仍多,故加用生牡蛎收敛固涩。在临证之时,重视培补先天之肾,同时兼顾泄浊化瘀,用药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随证加减,从而收到满意疗效。

3.2案例二

李某,男,55岁,年2月15日初诊。有2型糖尿病病史4年,现服格列齐特缓释片90μg日1次,查FBG9.3mmol/L。刻诊:小便泡沫较多,夜尿1~2次,腰酸,口干,稍有乏力,时有手足心热,偶有头晕,纳可,夜寐尚安,舌质暗红,有瘀点,苔白微干,脉细弦。予查尿肾功能及放免。年2月17日二诊:患者仍诉腰酸,口干,稍有乏力,时有手足心热,偶有头晕,尿中泡沫较多,夜尿1~2次,舌质红,有瘀点,苔薄白,脉细弦。查肾功能及放免:mAlbmg/L,α1-MG11.8mg/L,A/Cr45.44。西医诊断:糖尿病肾病;中医诊断:肾消,辨证属肾阴虚兼有血瘀证。治拟滋阴补肾,佐以活血化瘀。方药:生地黄20g,山萸肉、山药、枸杞子、泽泻、茯苓、车前子(包煎)、川芎、天花粉各10g,三七6g。14剂,日1剂,嘱其用药同时低盐低脂低优质蛋白饮食,戒烟限酒。年3月7日三诊:患者尿中泡沫仍多,夜尿1~2次,腰酸尚可,舌质红,苔薄,脉弦。守上方,14剂。年3月21日四诊:患者查FBG7.4mmol/L,感腰酸、腰紧,尿中泡沫仍有,但较前减少,纳可,二便自调,夜寐安,舌红苔薄,脉细弦。予原方去天花粉,加用怀牛膝30g,14剂。年4月6日五诊:患者服药后腰酸明显好转,尿中泡沫不显,咽干,口中发黏,舌质红苔薄,脉细。查FBG6.4mmol/L,复查肾功能及放免:mAlb42.6mg/L,α1-MG<5.1mg/L,A/Cr42.15。予原方加天花粉30g,14剂。随证加减治疗3个月,患者诸症悉减,病情稳定。

按:患者有糖尿病病史4年,素体肾虚,加之消渴日久,阴液耗伤,久病及肾,肾阴亏虚。“腰为肾之府”,肾阴亏虚,无以濡养腰府,致腰酸;肾虚失于封藏,固摄无权,精微下泄,而见尿浊,夜尿增多;肾阴亏虚,无以制阳,虚火灼熬津液,可致口干;津血同源,津亏则血液浓缩黏稠,血行涩滞不畅,血瘀内生,出现舌质暗红、瘀点。肾阴虚是本,血瘀为标,治当滋阴补肾为主,活血化瘀为辅,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患者一诊完善检查,二诊以六味地黄丸加减,生地黄滋阴补肾,山萸肉养肝滋肾,涩精敛汗;山药补肾益阴,滋肾固精;枸杞子补肾益精;天花粉清热生津;泽泻、车前子利湿泄浊,茯苓健脾利湿;三七、川芎活血化瘀;诸药配伍,共奏益肾滋阴、化瘀泄浊之效。三诊患者症状较前改善,继予原方巩固疗效;四诊患者腰酸、腰紧,腰酸为肾阴虚所致,腰紧为寒邪所伤,故去原方性微寒且具有清热作用的天花粉,改予怀牛膝30g补肾强筋。五诊复查肾功能及放免指标较前明显好转,尿中泡沫明显减少,腰酸不显,症状较前明显改善;咽干、口黏,为阴液亏虚、虚火上灼之象,故加用天花粉30g清热生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重视滋养肾阴,同时兼顾泄浊化瘀,用药辨证施治,在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病情变化,随证加减,临床疗效满意。

编者按:该文刊载于《山东中医杂志》年第6期,完整原文见链接。

责任编辑:丁兆平

本文所用某些图片(或加工前原图)来源于网络,若有疑似侵权行为,请确认后与我们联系,届时将予以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2013fanxian.com/lcbx/87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