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诊断与筛查这些知识不可不知

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次全国学术会议(CDS)上,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姬秋和教授介绍了糖尿病的诊断与筛查,要点总结分享如下。

总结

1.诊断糖尿病需要依据静脉血浆血糖值,满足以下1条即可诊断:

空腹大于等于7.0mmol/L;

糖负荷后2h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

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并伴有糖尿病症状。

2.糖尿病筛查不同于糖尿病诊断

掌握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掌握适当的筛查年龄和频率。

3.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筛查,但我国目前尚不能使用。

糖尿病的诊断

我国糖尿病的现状:高患病率,低诊断率,约60.7%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

1.高血糖的检测指标

(1)提供诊断依据:

随机血糖:一天中任何时间的血糖值;

空腹血糖:至少禁食过夜8h所测;

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OGTT负荷后2h所测。

(2)提供治疗依据: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h后所测;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时间无限定。

2.高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

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

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

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

满足一条,即可诊断糖尿病(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参考WHO标准;血糖值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若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明确诊断。需要注意的是:尿糖阳性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此外,儿童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一致。

3.OGTT是诊断糖尿病及前期的重要方法

(1)糖尿病前期——糖调节受损

糖调节受损(IGR):指介于正常糖耐量和糖尿病之间的状态。

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介于6.1~7.0mmol/L之间。

糖耐量减低(IGT):OGTT2小时血糖介于7.8~11.1mmol/L之间。

(2)OGTT试验的方法

常用两点法:空腹8~10小时于晨7~9点间口服溶于mL的75克无水葡萄糖粉,5分钟内饮完,在前臂的采血时间为0、min时。

注意事项:血标本尽早送检;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g;停用可能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药或苯妥英钠等3~7天;试验中不喝茶、咖啡,不吸烟,不剧烈运动。

诊断切点的确定:血糖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与FPG、2hPG、HbA1c十分位数分布存在相关关系。

4.糖尿病诊断中常见的问题

(1)末梢血糖用于诊断糖尿病;

(2)每位患者进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

(3)OGTT时1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

(4)复查血糖后结果正常后不诊断。

5.尿糖仅作为检测血糖的补充

(1)无法测血糖时可采用进行自我监测;

(2)对发现低血糖没有帮助;

(3)控制目标:阴性;

(4)肾糖阈增高(如老年人)或降低(妊娠)时,没有意义。

6.尿糖阳性或血糖过高的鉴别诊断

肾性尿糖:因肾糖阈降低所致。虽尿糖阳性,但血糖及OGTT正常。

大量VitC,水杨酸盐,丙磺舒等可引起尿糖假阳性反应。

急性应激、心梗、脑血管病、创伤、手术等,胰岛素对抗激素升高,出现一过性血糖升高,尿糖阳性应激过后可恢复正常。

糖尿病的筛查

1.糖尿病的筛查不同于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诊断

意义:早期诊断及发现高风险者;及时干预和规范治疗可减少其发病人数;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有效减少社会疾病和经济负担。

方法:OGTT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但方法较为繁琐,重复性差,不适于大规模人群的筛查。

糖尿病筛查

意义:尽早发现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尽量减少漏诊患者。

方法:单纯FPG筛查可能使部分2hPG大于等于11.1mmol/L的糖尿病患者漏诊;OGTT可行性不佳。

2.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不可改变因素:年龄,家族史或遗传倾向,种族,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儿生产史,多囊卵巢综合征,宫内发育迟缓或早产;

可改变因素:糖尿病前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超重、肥胖、抑郁症,饮食热量摄入过高、体力活动减少,可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的药物,致肥胖或糖尿病的社会环境。

3.成年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义

(1)年龄大于等于40岁;

(2)有糖调节受损史;

(3)超重(BMI大于等于24Kg/m2)或肥胖(BMI大于等于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大于等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5cm);

(4)静坐生活方式;

(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等于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

(7)高血压(血压大于等于/90mmHg);

(8)血脂异常:HDL-C小于等于0.91mmol/L(小于等于35mg/dl)及TG大于等于2.22mmol/L(大于等于mg/d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

(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4.儿童和青少年中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义

儿童和青少年(小于等于18岁)中,超重(BMI大于相应年龄、性别的第85百分位)或肥胖(BMI大于相应年龄、性别的第95百分位)且合并下述任何一个危险因素者。

(1)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2)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症、高血压、血脂异常、PCOS);

(3)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史或被诊断为GDM。

5.筛查年龄

成人高危人群:及早开始;

成人非高危人群:40岁开始;

儿童青少年高危人群:10岁开始;青春期提前者从青春期开始。

6.筛查方法

推荐采用OGTT(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

进行OGTT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仅筛查空腹血糖,但有漏诊的可能性;

常规筛查暂不推荐HbA1c检测;

如果筛查结果正常,3年后重复检查。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的诊断和筛查

HbA1c的检测和意义

反映近2~3月体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多数通过静脉血糖测得,检测时间无限定;

正常值4%~6%,达标值小于7%;

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一次;治疗达标后可每6个月一次。

长期血糖控制最重要的评估指标。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某些实验室的HbA1c测定结果难以做到可比,导致参考范围差别很大。因此尚未被指南采纳用于诊断的金标准。

编辑:刘芳

投稿与合作:liufang

dxy.cn

内容转载自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2013fanxian.com/lcbx/4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