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轩很多人都以为糖尿病是老年人的专利,但事实上,糖尿病已经越来越向年轻化发展。而且,有些人甚至直到病发都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
今年的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是“EyesonDiabetes”,
即着“眼”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数量从年的1.08亿增加到年的4.22亿。全球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从年的4.7%增加到年的8.5%。年,估计有万例死亡与糖尿病直接相关,另有万例死亡由高血糖导致。世卫组织预测,年糖尿病将成为第七位主要死因。有研究表明,25%的糖友发病后还不知道已经患病。美国《读者文摘》最新刊载的文章中,美国糖尿病教育者协会发言人梅利莎·多宾斯说:“糖尿病的发生是逐步显现的。”专家提示,以下7个糖尿病征兆应引起注意。糖尿病的七个信号1、垃圾食品上瘾三天不吃爆米花、薯片就难受,表明你已经上瘾了。当人体摄取含大量糖、盐和脂肪的食物时,消化道会分泌出内生性大麻碱,这种物质刺激人们的进食中枢,就会让人感到饥饿,有暴饮暴食的冲动。此类食物进入体内消化速度快,容易导致血糖紊乱,长期食用会增加糖尿病风险。所以不妨在休闲时喝杯酸奶或吃点水果来取代这些垃圾食品。2、吃饱就困偶尔的一次不必担心,但如果经常这样,则可能是身体报警,表明现在的饮食结构有缺陷,如饮食中精制面粉和含糖饮料、食物等简单碳水化合物比重太大,这可导致血糖突然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多,使得人体器官负担过重,得不到休息,出现昏昏欲睡、体力透支等感觉。3、血压偏高临床上许多高血压病人都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地伴有高血压,两者被称为同源性疾病。由于二者都和血脂高、生活习惯不良、缺乏运动等有关系,因此,注意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十分关键,可从根本上改善和预防糖尿病。4、持续疲劳感持续疲劳是一个重要征兆,这可能意味着吃的食物没有分解或被细胞利用。由于机体没有得到所需要的能量,就会很累。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一段时间内血糖水平的升高,这些症状往往出现较慢。5、喜怒无常,脾气暴躁血糖异常时会感觉不舒服,可能变得更加暴躁。事实上,高血糖还可能出现抑郁症状,如觉得很累,不喜欢做事情,不想外出,只想睡觉。6、视物模糊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因为葡萄糖在眼睛积聚,暂时改变其形状,导致眼睛不能聚焦。在血糖稳定下来后约六至八周,视物模糊症状就会消失,眼睛也会自动调整。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早期的此症状多不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7、大腹便便有些人腰腹部过胖,又称腹型肥胖、向心型肥胖或内脏型肥胖。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即为腹型肥胖。腹型肥胖者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大腹便便者内脏脂肪储蓄过多,会造成脂肪过剩,在饭后本应用于储存脂肪的地方就没有了,从而使脂肪溢向血液,引起高脂血症。糖尿病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据悉,得了糖尿病的人群比血糖正常的人还要早10年逝世!如此惊人的一个数字在提醒我们,预防糖尿病刻不容缓,下面让小编为你讲讲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我管理“五架马车”原则教育篇——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饮食篇——千古之谜!糖友们到底能不能吃水果?
运动篇——是糖尿病,不是“躺尿病”!
药物篇——“吃药”的正确方式
自我监测篇——养成习惯,这些都不难
番外篇——未来的血糖监测,也许会更简单
1教育篇—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所以我们更需要对这个疾病的治疗、并发症、注意事项有一定的了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在对糖尿病有了一定了解后,就需要患者自身要有“我是一个糖尿病患者”的意识,相应的,日常生活也要做一些小的调整。比如糖友需要主动记录血糖检测时间以及当时生活状态,以便医生的诊断和后续建议。而这一点,是很多糖友觉得“麻烦”而“主动”忽视的。
2饮食篇—千古之谜!糖友们到底能否吃水果?
糖尿病人饮食管理必须终身坚持,但很多患者容易走两个极端,一类是忌口特别严格,认为吃得越少越好,这样其实极易造成营养不良,还可能发生低血糖等情况。另一类是不能管住自己的嘴,总以为吃多了就多用点降糖药就行。这样不控制饮食同时持续打胰岛素,就会造成胰岛功能提早衰竭。
但说饮食管理,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就是健康化饮食,控制总热量,少食多餐,多吃粗粮。
控制总热量:
患者可以选择低热量饮食来达到控制总热量的目的,少吃太甜、太咸、太油的食物。
低热量的蔬菜可以选择食用西红柿、黄瓜等;
低热量的肉类蛋白可以选择食用鸡肉、鱼头等;
低糖分水果可以选择食用火龙果、柠檬等。
注意!上述提到的食物仅作为笔者针对糖尿病患者合理饮食的建议,仅供参考。
只要适量,糖友完全可以食用水果,但仍需要将水果的热量计算在总热量内。
少食多餐:
糖尿病患者如果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糖分,会在极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血糖,为了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动,特别是对于胰岛功能减退、应用胰岛素的患者,应该遵循少食多餐。
多吃粗粮:
富含纤维的豆类、水果、蔬菜、高梁、荞麦均为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高纤维食物进入肠道后可形成一个纤维素网络,从而减缓食物吸收的速度;还能促进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比较常见的粗粮像黄豆、绿豆、黑豆、红豆等,都比较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3运动篇—是糖尿病,不是“躺尿病”!
规律运动有助于糖尿病人控制血糖,前提是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单高强度的无氧运动容易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一般来说,糖尿病人比较适合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时吸入的氧气能够促进人体氧化代谢。
低强度运动可选择步行、打太极拳、平地踏自行车。
中强度运动可选择慢跑、上下楼梯、登山等。
4药物篇——“吃药”的正确方式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不论是胰岛素还是口服降糖药都有很多种不同类型,这些请务必在专业医生的建议指导下选择,并严格按照医生要求的剂量和给药时间使用。切记不可自己下“自我诊断”,因为“我最近感觉好点儿了”,就自行随意增减剂量、停药、更换药品。此外还提醒大家一点,糖尿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所以一定不要轻信治愈糖尿病的广告,也不要轻信什么祖传秘方。通过正规的渠道,按照专业医生的处方规律用药才是唯一正确的治疗途径。
5自我监测篇—养成习惯,这些都不难
严格说来,患者测血糖要一天测七次,分别在三餐前后以及睡眠前进行。同时,在测血糖时需要注意这些:
“监测糖尿病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还要将这些血糖测试的时间,和测试的数值都记在同一本子上。并且注明当时的特殊情况,如饮食和运动的情况,身体情况等等。这些资料将非常有用,去就诊的时候带给医生看,慢慢的自己也会看懂,可以根据这些资料掌握自己的病情控制情况、调整药物。”如果患者能够严格养成自我监测、记录的好习惯,医院时,这些数据将会对医生诊断起到较大的作用。
来源:健康时报网、生命时报、家庭医生在线、医学之声
觉得本文有用请点个贊吧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摄影大赛颁奖典礼暨新闻摄影研修班报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