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参苓白朮散
保济丸
藿香正气水
肠胃宁(胶囊/片)
平胃丸
当归丸
逍遥丸
丹栀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右归丸
木香顺气丸
乌灵胶囊
桂枝茯苓丸
金锁固精丸
百补增力丸
五子衍宗丸
归脾丸
二陈丸
二妙丸
通宣理肺丸
人参健脾丸
麻仁丸
人参归脾丸
人参养荣丸
附子理中丸
理中丸
冠心生脉丸
参附强参丸
补中益气丸
参苓白朮散
参苓白术散,中药方剂,由人参、白术、白茯苓、桔梗、莲米、薏苡仁、淮山药、扁豆、甘草组成。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等脾虚夹湿之证。现有《药典》《局方》等多种处方版本。
补脾胃,益肺气。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①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泄泻,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慢性鼻窦炎,缓解期肺心病,放射病等。
②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以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湿盛者。
③亦治小儿脾疳,面色萎黄,形容憔悴,毛发枯槁,精神萎靡,不思饮食,睡卧不宁。
①散剂:每次6-9g,日-3次口服。丸剂:每次6g,日次口服。片剂:每次6-1片,日次口服。口服液:每次10ml,日-3次口服,或遵医嘱。
①中医辨证属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②西医诊为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附件炎、气管炎等而见有上述证候者,
均可以此方治疗。
本方稍偏温燥,阴虚火旺者慎用;高血压及感冒热症者忌用;孕妇忌用。
主要有调节胃肠运动,改善代谢和提高免疫等作用。
1.调节胃肠运动:本方煎剂小剂量对肠管有兴奋作用,能解除肾上腺素对肠管的部分抑制;大剂量则抑制肠管的收缩,并能拮抗氯化钡和毛果芸香碱引起的肠管收缩,能增强肠管对水和氯离子的吸收。
.改善代谢:该方治疗脾气虚之肠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治疗前,患者尿中肌酐、尿酸、尿素氮均明显低于正常值,治疗后明显升高,并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改善血流变学的指标。
本方证是由脾虚湿盛所致。脾胃虚弱,纳运乏力,故饮食不化;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见肠鸣泄泻;湿滞中焦,气机被阻,而见胸脘痞闷;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肢体肌肤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皆为脾虚湿盛之象。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止泻。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更用砂仁醒牌和胃,行气化滞,是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
本方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两方均有益气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为治脾胃气虚的基础方;参苓白术散兼有渗湿行气作用,并有保肺之效,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
保济丸
为祛湿剂,具有解表,祛湿,和中之功效。
主治暑湿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肠胃不适;亦用于晕车晕船。
中药方剂:钩藤,菊花,蒺藜,厚朴,木香,苍术,天花粉,广藿香,葛根,化橘红,白芷,薏苡仁,稻芽,薄荷,茯苓,广东神曲
方中以藿香、厚朴、苍术、化橘红化湿和中为主药。辅以蒺藜、薄荷散风热;葛根解肌退热,止泻;天花粉清热,养胃生津;钩藤、菊花清热,息风,止痉;白芷散风祛湿。佐以薏苡仁、神曲茶、稻芽健胃消食,和中;木香行气止痛;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诸药合用,共奏解表,祛湿,和中之功。
藿香正气水
中成药名,为祛暑剂,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肠胃型感冒见上述症候者。
中药方剂: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
方中以藿香芳香化湿,理气和中,兼表解是主药。以紫苏叶、白芷发表解汗,并增强藿香理气散寒之力为辅药。佐苍术、厚朴、大腹皮燥湿除满;陈皮,生半夏行气降逆,和胃止呕;配桔梗开胸膈;用茯苓、甘草健脾利湿,加强运化功能。各药配合,使风寒得解,湿滞得消,气机通畅,胃肠调和。共奏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效。
肠胃宁(胶囊/片)
A肠胃宁胶囊,为胶囊剂,用于治疗急慢性结肠炎,肠胃功能紊乱等疾病的中成药品,
健脾益肾,温中止痛,涩肠止泻。用于脾肾阳虚泄泻日久,大便不调,五更泄泻,时带黏液,伴有腹胀腹痛,胃脘疼痛,小腹坠胀,饮食不佳,属上述证候者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腻,脉细微或沉细,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属上述证候者。
其主要成分为党参、白术、黄芪、赤石脂、干姜(炭)、木香、砂仁、补骨脂、葛根、防风、白芍、延胡索、当归、儿茶、罂粟壳、甘草(炙)。
平胃丸
组成:苍术(炒)、厚朴(制)、陈皮、甘草(炙)。辅料为大枣、生姜。
主治:燥湿健脾,宽胸消胀。用于脾胃湿盛,不思饮食,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嗳气。
当归丸
当归丸,活血补血,调经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来腹痛
本方重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为君药。配伍当归甘辛而温,养血和营,为臣药。如此则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诸症自除。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来腹痛。
逍遥丸
成份: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丹栀逍遥丸
成份:牡丹皮、栀子(炒焦)、柴胡(酒制)、白芍(酒炒)、当归、白术(土炒)、茯苓、薄荷、炙甘草。
功能主治:舒肝解郁,清热调经。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颊赤口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以及妇女月经先期,经行不畅,乳房与少腹胀痛。
金匮肾气丸
成份: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制)、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辅料为蜂蜜。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右归丸
成份:熟地黄、附子(炮附片)、肉桂、山药、山茱萸(酒炙)、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盐炒)
成份:温补肾阳,填精止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
方中以附子、肉桂、鹿角胶为君药,温补肾阳,填精补髓。臣以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佐以菟丝子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当归养血和血,助鹿角胶以补养精血。诸药配合,共奏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之功。
木香顺气丸
成份:木香、砂仁、醋香附、槟榔、甘草、陈皮、厚朴、枳壳(炒)、苍术(炒)、青皮(炒)、生姜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湿浊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方中以木香、香附疏肝理气,和中止痛为君药。厚朴、青皮行气燥湿,散结消积;枳壳、槟榔行气导滞宽中;陈皮、砂仁理气化湿和中;苍术燥湿健脾,共为臣药。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共奏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之功。
乌灵胶囊
乌灵胶囊,中成药名。为补益剂,具有补肾健脑,养心安神之功效。用于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健忘、心烦心悸、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少气懒言、脉细或沉无力;神经衰弱见上述证候者等。
功效:补肾健脑,养心安神
主治: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健忘、心烦心悸、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少气懒言、脉细或沉无力;神经衰弱见上述证候者等
桂枝茯苓丸
组成: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
功效:活血、化瘀、消癥
主治: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
金锁固精丸
金锁固精丸,固肾涩精。用于肾虚不固,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酸软,腰痛耳鸣。
组成:沙苑子(炒)、芡实(蒸)、莲子、莲须、龙骨(煅)、牡蛎(煅)。
百补增力丸
组成:
六神曲(麸炒)、陈皮、白芍、麦芽(炒)、苍术(米泔水炒)、谷芽(炒)、山楂(炒)、枳壳(麸炒)、法半夏、川芎、厚朴(姜制)、香附(醋炒)、茯苓、甘草、鹿角霜、泽泻、人参、大黄(炭)、棕板(炭)、山药、附子(制)、荷叶、栀子(姜制)、侧柏叶(炭)、山茱萸(酒制)、当归、大蓟、小蓟、白茅根、牡丹皮、白术(麸炒)、肉桂、茜草、紫河车、黄芪(蜜炙)、黄芩、党参。
功效:开胃健脾,益气养血。用于肾水不足,脾胃失和引起的自汗盗汗,腰腿疼痛,精神疲倦,劳伤过度,咳嗽咯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五子衍宗丸
组成:枸杞子、菟丝子(炒)、覆盆子、五味子(蒸)、车前子(盐炒)
功效:补肾益精
主治:肾虚精亏所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腰痛、尿后余沥
方中枸杞子、菟丝子补肾精,壮阳道,助精神;覆盆子养真阴,固精关,起阳痿;五味子补肾水,益肺气,止遗泄;车前子利小便,与上述四子相配,补中寓泻,补而不腻。诸药相配成方,共奏补肾益精之功。
归脾丸
归脾丸是常用中成药。它由党参、白术、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当归、远志、甘草、茯苓、大枣、生姜共1味中药组成。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功效。适用于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健忘失眠、心悸及各种出血等症。近年来,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本药还有不少较好的新用途。
二陈丸
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主治: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君药;陈皮辛苦性温,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臣药;茯苓甘平而淡,甘能健脾和中,淡能利水渗湿,断其源,竭其流,则湿无所聚;甘草助茯苓健脾和中,兼制半夏之毒,调和诸药为使。四药相配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为治湿痰证之主方。
二妙丸
组成:苍术、黄柏
功效:燥湿清热
主治: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痒
方中以黄柏为君药,取其寒以胜热,苦以燥湿,且善袪下焦之湿热。湿自脾来,故臣以苍术燥湿健脾,使湿邪去而不再生。两药相合,清流洁源,标本兼顾,使湿热得除,诸证自解。
血府逐瘀丸
血府逐瘀丸是一种药品,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功效。主治瘀血内阻之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
适于:偏头痛,肋间神经痛,神经衰弱,神经内科,精神科
主要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抗炎,降血脂及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 1.将血府逐瘀汤制成静脉注射液,在试管内有缩短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凝固时间的作用,但有抑制二磷酸腺甙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促进血小板解聚,并能复活肝脏的清除能力; .服用本方患者,其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球积、血沉、纤维蛋白原含量以及体外血栓形成等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见明显改善。此外,有关实验还证明该方能使肠系膜细动脉及静脉口径明显扩张,毛细血管数量开放明显增多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及白细胞贴壁、滚动及堆积等现象明显改善,血流停滞现象消失。
通宣理肺丸
组成: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主治: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方中麻黄、苏叶宣肺达表;前胡、杏仁、陈皮、桔梗、半夏止咳化痰;茯苓清利生痰之源;枳壳宽胸下气;黄芩防肺气郁久化热;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辛温发散,宣肺止咳,兼以化痰之功。
麻仁丸
组成: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枳实(炒),厚朴(姜制),白芍(炒)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肠燥便秘
方中麻仁质润多脂,润肠通便,为君药;大黄通便泄热,杏仁降气润肠,芍药养阴和里,均为臣药;枳实、厚朴行气破结以加强降泄通便之力,用以为佐;蜂蜜和为丸可以润燥滑肠。诸药合用,共奏润肠泄热,缓下通便之功。
人参健脾丸
组成: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酸枣仁(炒)、远志(制)
功效:健脾益气,和胃止泻
主治: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方中人参、茯苓、白术、黄芪益气健脾;山药、陈皮、砂仁健脾和胃;木香理气健脾,调理中焦气机;酸枣仁、远志安神定志;当归活血养血。诸药共奏健脾益气,和胃止泻之功。
人参归脾丸
组成:人参、白术(麸炒)、茯苓、甘草(蜜炙)、黄芪(蜜炙)、当归、木香、远志(去心甘草炙)、龙眼肉、酸枣仁(炒)。辅料为赋形剂蜂蜜。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方中,黄芪、人参、白术、当归健脾益气生血;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其补而不滞;甘草调和诸药。
人参养荣丸
组成:人参、白术(土炒)、茯苓、炙甘草、当归、熟地黄、白芍(麸炒)、炙黄芪、陈皮、远志(制)、肉桂、五味子(酒蒸)。辅料为赋形剂蜂蜜、生姜及大枣
功效:温补气血
方中熟地、当归、白芍补血养阴,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补气益脾,且可阳生阴长,补气以生血;志远、五味子宁心安神;肉桂能导诸药入营生血;陈皮理气,与诸药同用可以补而不滞。配合成方,共奏益气补血,宁心安神之功。
附子理中丸
组成: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辅料为蜂蜜。
功效: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理中丸
理中丸,温中散寒,健胃。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及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冠心生脉丸,(或者当下用小柴胡配金匮肾气丸来缓解,但是不能治好)
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醋炙)、丹参、赤芍、郁金、三七粉。辅料为蜂蜜。
冠心生脉丸,益气生津,活血通脉。用于心气不足,心阴虚弱引起的心血瘀阻,心悸气短,胸闷作痛,自汗乏力,脉微结代;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
节房事,切忌气恼劳累过度。服药期间如有口干苦咽痛者,可服少量清火药或停药数日,即可解除。
参附强参丸
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血管内科。
人参、附子(制)、桑白皮、猪苓、葶苈子、大黄等。
益气助阳,强心利水。用于慢性心力衰竭而引起的心悸、气短、胸闷喘促、面肢浮肿等症,属于心肾阳衰者。
药理研究:参附强心丸可使猫的实验性心肌缺血范围减少,心肌坏死程度减轻。能改善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抗疲劳。治疗心力衰竭,减轻呼吸困难、肝肿大、浮肿等症状。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减慢,对衰竭的心脏可增加其输出量,降低静脉压,能缓慢降压和镇静。参附强心丸是治疗慢性心衰的良好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
黄芪(蜜炙)、党参、甘草(蜜炙)、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
补中益气。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
中国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