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护理要点分析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属于糖尿病常见性并发症之一,发病因素主要是不同病原体/其他因素造成了水电解质功能紊乱以及血糖、代谢异常后的酸中毒反应,具有病情迅速发展、死亡率高等特点[1]。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是控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除治疗外必须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2]。有资料指出[3],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以成功提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基于此,该文就该院年1月—年12月间收治的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分组进行护理干预,总结具体护理干预方案以及干预要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总计86例。患者尿酮体呈阳性,并经相关医学检查确诊,将实验对象进行分组,患者及家属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每组43例。实验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在48~85岁之间,年龄均值(55.50±4.60)岁;血糖均值(24.55±6.50)mmol/L。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在46~83岁之间,年龄均值(53.50±4.50)岁;血糖均值(24.58±6.30)mmol/L。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组间基本资料经统计学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病房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吸氧、留置导尿管护理等。实验组:整体护理干预。输液护理—短时间内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选择条件相对较好的血管给予留置针,进行生理盐水补液,纠正患者的酸碱、电解质失衡问题,补液初期1~2h,补液量控制在mL左右,首日补液总量维持在mL以内。另一条输入药物,并根据患者基本情况调整液体速度、种类,确保合理用药。输液期间,护理人员要查看患者脱水改善情况,并进行血尿标本送检,查看患者血酮体、血钾以及尿酮体波动情况。药物护理—胰岛素注射期间,为了避免胰岛素粘附输液瓶内壁的情况下,必须将药液摇匀。静脉滴注期间,需监测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并合理调整胰岛素滴注速度。补钾期间检测尿量,尿量低于30mL/h时需停止。饮食护理—综合患者身体、体重、劳动强度规定患者热量摄取标准。有昏迷表现的患者,进行胃管输入流质饮食。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建立交流,综合患者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疏导,并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同时,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病例,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建立治疗信心。另外,做好家属工作,说明家属关心对患者疾病治疗的影响。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包括口头宣教、发放教育手册、多媒体,通过多种途径建立患者对糖尿病以及相关并发症知识的了解,并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另外,指导患者使用血糖监测仪以及有氧运动。重症护理—重症患者的病情发展速度更快,所以需要进行重点监测,并做好患者的会阴、口腔以及皮肤清洁,避免压疮、继发性感染问题。

1.3效果评价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且,血糖恢复至正常标准。

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糖稳定且神志清醒。

无效:患者症状以及相关临床指标均无改善[4]。

1.4观察指标

记录实验对象临床疗效、护理效果(疾病知晓、主观舒适、主观焦虑、主观疼痛、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血糖水平变化情况。

1.5统计方法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实验指标数据结果均进行统计学计算,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结果

2.1组间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具体临床疗效数据结果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P=0.)。

表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组间临床疗效对比

组别

例数

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n(%)]

实验组

43

29

12

2

41(95)

对照组

43

22

12

9

34(79)

χ2

5.

P

0.

2.2组间护理效果对比

两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具体护理效果结果见表2。经统计学计算,各项护理效果指标数据结果对比,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组间护理效果对比[n(%)]组别例数疾病知晓主观舒适主观焦虑主观疼痛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

43

40(93)

33(77)

8(19)

2(5)

40(93)

对照组

43

32(74)

23(53)

21(49)

9(21)

32(74)

χ2

5.

5.

8.

5.

5.

P

0.

0.

0.

0.

0.

2.3组间护理期间血糖水平变化对比

两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护理期间血糖水平结果见表3。经统计学计算,护理前组间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组间血糖水平变化对比[(x±s),mmol/L]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n=43)

24.60±8.50

13.55±1.05

对照组(n=43)

24.70±8.30

16.60±2.60

t

0.

7.

P

0.

0.

3讨论

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相关并发症也开始呈递增发展趋势,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就是并发症最常见表现[6]。对该类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来说,除

了通过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以外,还需要注重临床护理干预工作,为治疗工作的开展做好辅助。既往常规护理工作,侧重的是对患者进行的身体护理,但是没有考虑到患者的心理以及健康知识需求,另外也未考虑到家属在患者疾病治疗期间的重要性,导致护理效果一般的情况。整体护理包括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输液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通过对每一个护理措施的实施以及护理要点的注意,成功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对酮症酸中毒并发症的了解,并建立了患者治疗的信心,让患者更好的了解用药、血糖监测、运动、饮食要求,建立患者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属的关心给予了患者更多的心理安慰和支持,同时建立了和谐医患、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事件发生情况,并整体上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治疗效果[7]。

该文选择8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接受整体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组间例数一致且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糖水平为(13.55±1.05)mmol/L,临床总有效率为95%,疾病知晓占93%,主观舒适占77%,主观焦虑占19%,主观疼痛占5%,护理满意度占93%。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糖水平为(16.60±2.60)mmol/L,临床总有效率为79%,疾病知晓占74%,主观舒适占53%,主观焦虑占49%,主观疼痛占21%,护理满意度占74%。组间每项指标数据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综上所述,相对于常规护理干预,涵盖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输液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要点的整体护理干预,更符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护理所需,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护理效果,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推广实施价值。

[参考文献]

[1]苏红梅,李丽,曹静,等.例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急救的护理评估与动态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30(6):-.

[2]陆金珠,邵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的紧急评估与急救护理[J].全科护理,(36):-.

[3]胡丽玲.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护理临床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4):-.

[4]许若青,林友标.明代武举考试的内容及方法[J].兰台世界,(12):62-63.

[5]唐红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急诊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19):.

[6]郑晓萍,陈红,陈晓春,等.24例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急救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48(12):-.

[7]郭伟.急救护理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35(18):6-8.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白殿疯症状初期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2013fanxian.com/jbzzd/13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