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准治疗到精准预防如何实现50

图说:老龄化、肥胖、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导致糖尿病发病率上升来源/视觉中国

今天在沪召开的全国首届精准影像与健康管理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医院副院长、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宁光教授做了“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主题报告。他说,随着国内多个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MMC)的落地,以精准检测为基础的、覆盖全国人群的代谢监测网络已经形成;与此同时,糖尿病的精准治疗也已关口前移至精准预防。

糖尿病患者需要精准预防和管理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患病人数超过1.1亿,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50%以上。目前导致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以及老龄化等。年,宁光院士牵头,中国医师协会发起成立了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NationalMetabolicManagementCenter,简称MMC)。MMC可简单概括为,“一个中心,一站式服务和一个标准”,可实现院内全程高效诊疗,院外患者全方位自管。当患者进入MMC后,可在挂号付费后领取MMC身份号码,在一个诊室完成血压、血糖、血脂等多种检测,经医生确诊后付费取药。在院外,患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可以自主上传检测数据,记录个人病情,查看个人报告和记录,同时医生可及时了解患者的相关指标并为患者调整更适合的处方及宣教。此外,MMC的整个的诊疗路径在全国具有统一标准。

申请MMC的条件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我们将糖尿病的管理全程做了多个标准操作程序(SOP),目前在全国各地已经拥有了多家标准化的中心,通过流程的优化帮助患者,医院,也能享受到国内最高水准的糖尿病诊疗服务。”宁光院士说,MMC作为线上线下就诊平台,集疾病诊疗、快速检测、数据分析和患者宣教于一体。MMC可实现大数据的管理,它将建立风险预判模型,建立糖尿病医学资料库,发表高水平研究结果,绘制出“中国糖尿病智能地图”。

人工智能要落地场景才有价值

随着医疗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生看病的模式发生变化,人工智能与精准医疗时代已经来临。宁光院士说,医疗行业从业者、健康管理行业从业者要学会定义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场景,发现可改进之处,并将其与人工智能等工具相结合,产生新的方法和手段,优化体检、诊疗和工作流程。

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陆勇坦言,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会抢走医生的饭碗,最早被淘汰的就是放射科医生,其实不然。“AI始终不能代替医生,且从法律及伦理层面来看,出具、审核影像学报告的必须是医生。AI的最大作用在于,完成相对简单、重复的影像筛查工作,指出可能存在病变或异常的地方,辅助医生完成部分工作。”

医院放射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程晓光教授表示,精准影像的发展和推进,对疾病预防、健康管理都有积极的意义。依托创新影像技术平台,不仅能对人体健康进行精准扫描,而且还能对潜在的疾病转归进行精准预测。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也帮助医生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抽离出来,来更多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2013fanxian.com/jbzzd/100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