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352,死亡

导语

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名誉主任滕卫平领衔、主任赵家军、前主任母义明等共同完成的“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成人居民的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35.2%。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高于6.1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7.8mmol/l,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则称为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人群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前期一般无明显症状,多数在体检机构被发现。遗传、衰老、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可诱发糖尿病的形成。

糖尿病前期人群并发症死亡率增高

据南方医科大学和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合作研究的《糖尿病前期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的最新综合分析显示,与血糖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前期人群死亡风险增加了13%,复合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了15%、冠心病风险升高了16%、中风风险升高了14%。

南方医科大学心内科副主任黄裕立表示:“通过早期识别和治疗糖尿病前期人群,有很大机会预防心血管疾病。但如果不及时干预,终生并发症和健康影响将不容小觑。”

医院内分泌与心血管病诊治中心主任李光伟表示:“生活方式干预是遏制糖尿病蔓延及降低糖尿病相关的大小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方式。”

然而,相当多的人并不知道自己血糖异常,或没有采取足够的行动来早期预防,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哪些人群会血糖异常

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

成年人(>18岁)中,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因素者,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年龄≥40岁;

有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或两者同时存在)史;

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静坐生活方式;

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

高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

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糖尿病前期和高危人群会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因此,无论是糖尿病前期还是糖尿病高危人群都需要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来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通过调整饮食、运动、药物和生活方式避免糖尿病的发生。那么,自我血糖监测该如何掌握监测时间呢?

自我血糖监测时间表

血糖监测是预防糖尿病的保障,患者需要每天定时多点测定血糖并做记录。

测血糖的时间和频率,要根据病情程度来做决定:

如果你属于血糖控制较差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自测6-8次;

当病情稳定或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后,可以每周监测3天的全天7个时间点的血糖。

7个时间点的血糖

早餐前;

早餐后2小时(从第一口饭算起);

午餐前;

午餐后2小时;

晚餐前;

晚餐后2小时;

晚上睡前(约10~11点左右);

特殊说明:如病情较重,再测一次凌晨血糖(约凌晨3~4点左右)。

总结

我国糖尿病患病总人数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致残致死并发症也越来越多,新的血糖监测技术、新的降糖药物、新的治疗手段,缓解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如果你是本文提到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或者高危人群,可以考虑选购一台博邦芳舟无创血糖仪来进行自我血糖管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注:文中图片来自Pixabay网和摄图网)

喜欢本篇内容的话请点在看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2013fanxian.com/jbzl/73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