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中医药怎么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且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现已超过肾小球疾病成为中国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因此,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已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医药在辨治糖尿病肾病上疗效显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早有认知,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可归属为“消渴”、“水肿”、“虚劳”、“关格”、“肾消”等范畴。其中“肾消病”这一病名首见于唐代王焘《外台秘要》中,书中写道:“消渴病有三……三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此是肾小病也”。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了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由糖尿病发展而来。本病病因主要为禀赋不足、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过度等,病机特点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位与五脏均有关,但主要与肺、脾、肾相关,尤其以肾为主。消渴病虽有三消之别,但主要以阴虚为本,以燥热为标,燥热之邪为患,日久则耗气伤阴,以致气阴两虚。故糖尿病肾病往往表现为正虚与邪实并存。

同时,叶天士于《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疾病迁延日久易“久病入络”,并倡导“通络”。络脉具有运行气血的功能,“肾络”作为络脉的一部分,与瘀血形成相关。糖尿病肾病患者往往病程较长,可因各种原因导致肾络瘀阻。故脾肾亏虚、气阴两虚、肾络瘀阻为糖尿病肾病的常见病机。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人体营养与药物的敷布、转输,人体清、浊的升、降都有赖于脾胃中焦之枢的功能。补肾养阴之品大多滋腻碍胃助湿,若脾胃之气虚弱,则虚不受补反增其害,故健脾是治疗肾病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同时亦当搭配补养气阴,活血通络之品。现代研究亦表明,活血化瘀类药物可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改善临床症状,进而促进肾脏功能修复,从而促进水液代谢。

糖尿病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虚实寒热错杂,涉及多个脏腑,并非能以固定僵化证型或对其进行疾病分期而分治,当把握疾病病变的实质,理清疾病发生发展的脉络关系,充分发挥中医“圆机活法”、“个体化治疗”的优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2013fanxian.com/jbzl/106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