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糖尿病肾病目前已经成为,导致中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
糖尿病肾病,由于它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当它导致中末期肾病之后,它的治疗也比其他的肾脏疾病,更为棘手。因此及时地治疗糖尿病肾病,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非常重要。
01糖尿病肾病是如何分期的?
1I期:[为糖尿病初期,肾小球超滤过是此期最突出特征,肾体积增大,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内压增加,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升高;2Ⅱ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增厚及系膜基质
轻度增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多数正常,可间歇性增高(如运动后、应激状态),GFR轻度增高;
3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GBM增厚及系膜基质增宽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出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UAER持续在20-μg/min(正常<10μg/min),GFR仍高于正常或正常:4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肾小球病变更重,部分肾小球硬化,灶状肾小管缩及间质纤维化;尿蛋白逐渐增多,UAER>μg/min,相当于尿蛋白总量>0.5g/24h:GFR下降;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部分病人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5V期:尿毒症,多数肾单位闭锁;UAER降低,血肌酐升高,血压升高。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存筛查和诊断微量白蛋白尿采用测定即时尿标本的白蛋白/肌酐比率,<30μg/mg、30-μg/mg和≥μg/mg分别定义为正常、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糖尿病病人除可发生肾脏微血管病变外,也常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症及其他慢性肾脏疾病,这些因素共同引起及促进了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且多数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变的发病涉及多个因素,临床很难截然区别。病理检查在慢性肾损害病因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临床鉴别困难时可行肾穿刺病理检查以协助诊断。]
02出现下列情况任一条,应尽早明确诊断1、糖尿病病史不足5年;
2、先有肾损害(蛋白尿),后有糖尿病,或糖尿病与肾损害同时出现;3、血尿明显;4、有肾损害,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发病之初即表现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L)。
总而言之,出现了糖尿病应该积极的控制血糖,避免发生糖尿病肾病;而一旦出现早期糖尿病肾病,要积极的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避免肾病加重发生肾功能损害。03如何预防?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血压水平,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增加生存率。此外,调整生活方式也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压,如:
?减少碳水化合物和糖摄入量
?定期锻炼
?避免喝酒和吸烟
?定期检查血糖水平
04糖尿病其他症状1.泡沫尿
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每天排出不高于毫克的蛋白,量非常少,看起来是澄清透明的。如果尿液中的蛋白异常增多,会使液体表面张力增高,形成一层细小的泡沫,且久久不散,即医学上所说的泡沫尿。
糖尿病患者肾损害时,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作用被破坏,从而导致大量蛋白质从肾小球漏出,随尿液排出。
需指出的是,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泡沫尿,如尿路感染或前列腺炎,可引起尿液中黏液含量增加,也会使尿液表面张力增高而产生泡沫。
总之,出现泡沫尿后应及时检查。
2.视物模糊、视力下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或者仅感觉眼睛干涩。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视物模糊、眼前有闪光感、视力减退、视物变形、眼前有黑影飘动感等。
糖尿病患者应严密监视自身症状,出现自觉症状及早就医。
3.下肢感觉异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出现下肢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达膝上,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
随着缺血的加重,患者休息时即可出现下肢疼痛,尤其在夜间入睡时疼痛更甚。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累及自主神经、颅神经,脑及脊髓也可受累。
自主神经受累时可表现为心血管、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及排汗障碍或失调。颅神经病变以动眼神经受损最常见。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理改变为神经纤维脱髓鞘和轴突变性,随着病程进展,表现为轴突变性和髓鞘纤维消失。
4.足部麻木、发凉,足趾苍白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综合因素引起的一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早期可出现足部麻木发凉、足趾苍白等症状,是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进一步引起足部过高的机械压力,从而导致足部血液供应不良,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破坏与畸形。
如果合并不同程度的感染,可由轻度的表皮的浅表感染发展至严重的坏疽等,如不及时治疗,最终可导致截肢。
糖尿病足是目前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
5.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可以是糖尿病起病症状之一,多见于高龄患者,可全身泛发或局限于外阴及肛周,主要与感染、皮肤干燥或血液循环不良有关。
糖尿病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是以微血管病变为主,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蓄积、炎性反应、生长因子改变等多因素参与的病变过程。
6.胫前萎缩性色素斑
胫前指小腿前侧,胫前萎缩性色素斑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变。胫前色素斑的出现与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神经营养性障碍及组织蛋白糖基化加快有关。
胫前色素斑在早期表现为小而扁平的无痛性暗红色丘疹,散开分布,几周后进展为萎缩的、不规则的斑片状褐色色素沉着,直径5~12毫米,呈线形排列或成群或单个的反复出现在双下肢胫前皮肤上。
类似的色素沉着斑也常出现在前臂、股骨等骨头比较突出的皮肤表面,常在病情变化或加重时出现。
7.不明原因的疲乏
糖尿病患者可因代谢紊乱及微血管病变而引发心肌广泛局灶性坏死,出现糖尿病心肌病变,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疲乏或运动耐力降低以及心跳加速。
随疾病进展,可出现睡觉需用枕头抬高头部、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重症患者可发生猝死。
想了解如何控制糖尿病吗?
瑞隆安健康管理可以帮助您!
如果在健康方面有任何疑问
请联系瑞隆安健康管理师
获取更多资讯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