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告父母微创手术治愈2型糖尿病

调查显示,我市35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达到8.5%,也就是说,我市户籍人口糖尿病患者超30万人。

  目前内科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措施是: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及心理干预,而微创手术无疑为糖尿病治疗开辟了一条“捷径”。   10个月瘦了40公斤   手术为患者另辟蹊径   今年27岁、来自河南的小宋,10个月前因肥胖、糖尿病在苏大附一院腹腔镜微创外科进行手术,手术后,她胃口小了很多,体重也从原来的公斤,一下子减到80公斤。“一口气从市体育中心骑到苏大附一院,感觉还挺轻松的”,近日她参加苏大附一院举办的第四届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肥胖及糖尿病病友联谊会,她和其他病友以及医护人员等近20人进行健康骑行活动。尽管汗水直淌,小宋却很高兴,“和手术前相比,感觉完全是两个人”,小宋说,手术前,她全身都圆滚滚的,爬一层楼就要喘,即便是站着也能睡着,一天到晚懒得动,“现在好了,人瘦了,精神也不错,衣服也好买了”。

  到目前,苏大附一院已为多名糖尿病患者成功运用腹腔镜进行糖尿病手术,该手术不仅帮助了像小宋这样被肥胖困扰的年轻人,更让不少病情难以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据了解,44岁的王先生发现糖尿病时,血糖已经很高,口渴、多尿等糖尿病症状也很明显,口服降糖药、皮下注射胰岛素用到高剂量范围,但血糖控制依然不理想。专家认为,该患者日常饮食量不算多,属病态性肥胖,手术是治疗最好办法。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前专家对手术环节进行充分考虑,包括:手术床能否承受这样的体重,术中肢体如何固定最合理,麻醉剂量按常规够不够,术后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营养餐怎么安排等等。由于患者腹壁较厚,专家还特地定制了“大一号”手术器材,穿刺鞘等比一般的都要长五六厘米。手术一共用了两个多小时,王先生的糖尿病问题也被成功去除。   术后两周内血糖恢复正常   手术改变食物消化“路径”   “发现手术可以治疗糖尿病,对医生来说也很意外”,苏大附一院腹腔镜微创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毛忠琦介绍,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肥胖患者开展胃旁路手术,这是一种消化道重建手术—对消化道进行“短路”改造,使食物不经胃远端、十二指肠和部分空肠上端等营养吸收主要“路段”。专家发现,手术后,患者糖尿病竟然也意外得到治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手术治疗糖尿病的机理逐渐被阐明。原来,食物经过消化道时血糖也会跟着变化,一般来说,食物经过上消化道时,血糖会上升,而经过下消化道时,血糖会下降,而糖尿病手术改变了食物生理流向,该手术方法很快得到世界公认。   为了学习这一手术方法,年毛忠琦赴美国加州大学的戴维斯分校医学中心学习。回国后,他积极准备,在当年5月成功开展我市首例糖尿病手术。据了解,我国自年引进开展该项治疗方法,医院已开展手术数千例,专家还结合中国人糖尿病及身体结构特点对手术进行改良,使手术方法更合理、简便、有效、安全。   不是人人都合适胰岛需具有一定功能   毛忠琦介绍,相对其他治疗方法,糖尿病手术优势明显: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风险性低;手术不影响患者的饮食,不影响营养吸收,手术后两个星期,患者的血糖便开始恢复正常,患者血糖下降并稳定在正常水平;避免终身服用降糖药物; 迅速改善乏力、下肢酸困、麻木疼痛、视物模糊、大便干结等症状,恢复肾功能;高血压、高血脂等并发症减轻或消失;恢复正常饮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卫生资源消耗。

  毛忠琦说,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均适合手术治疗。那么,哪些糖尿病患者适合做手术呢?毛忠琦介绍,该手术主要适合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手术前要做胰岛素等检查,要符合一定标准才能手术。据了解,目前已明确,1型糖尿病、糖尿病晚期、胰岛功能衰竭者、严重器质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胃肠道功能紊乱、中重度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病史大于15年或年龄大于65岁、患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都不适合手术。

  “任何治疗方法都是有利有弊”,毛忠琦说,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传统的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都是不可或缺的。“即便手术后,还要注意运动和科学饮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这样才能保持适当体重,避免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生”,毛忠琦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2013fanxian.com/jbzd/71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