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诊断、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寿命延长,但是各种慢性并发症却相应增加,尤其是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也在增多。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属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症状比较隐匿,但是在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却高达3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01什么是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内壁上形成的动脉硬化斑块向血管内增生、突出,随着斑块不断地扩大或继发血栓形成,使得血管变得狭窄,血液流速减慢,远端血流量进行性减少;当狭窄达到一定程度,甚至形成管腔闭塞时,供给下肢的血流量就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下肢就会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包括下肢发凉、麻木、腿部肌肉痉挛,运动后甚至休息时的酸痛,最终导致足部溃疡或坏疽。
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的临床症状根据下肢血管闭塞的程度以及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临床表现不同:
1、对于轻度下肢血管闭塞,伴有侧支循环存在的患者,临床表现比较轻,仅表现为肢体麻木、皮温变凉、活动后疲劳感;
2、对于狭窄比较重,侧枝循环不良的患者症状往往比较重,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夜间静息样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入眠,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干性坏疽的情况。
西医治疗该类疾病多为介入手术治理,该方法治疗风险大,不易被患者接受。因此,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及早进行预防和治疗对延缓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案例分享患者:李某,男,年龄76岁。
主诉:发现血糖升高10余年,双足趾皮肤发紫疼痛一周。
现病史: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每日饮水量ml,并有多尿,夜尿次数增多,每夜四次,无明显体重下降、视物模糊、四肢麻木等不适,1周前患者发现右足第一趾皮肤颜色较前加深,无明显疼痛感,左足第一趾疼痛明显,在家需要经常服用止痛药才可安静入睡。
患者自述:有十余年的2型糖尿病,前段时间因糖尿病足入院治疗,做CT造影检查,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管腔多发狭窄,其中左侧髂内动脉重度狭窄,足背动脉循环不佳,入院前双脚趾都呈瘀黑状,走路疼,晚上睡觉更是疼痛的睡不着,要吃止痛药才能缓解,医院专家建议做介入治疗。
调理过程:
刮痧前双下肢情况
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运用李氏砭法的“通论”及“整体论”,做出如下刮痧方案:双手心经、心包经、肺经、三焦经,重刮支沟、阳池、液门,头、颈动脉、椎动脉、督脉、膀胱经,肾系、伏兔,胫骨中下段,肾系、伏兔、胫骨中下段,重刮隐白、重点处理伤口周围。每周一次,共五次。
第一次刮痧后,患者反馈良好,疼痛极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夜间不用服用安眠药也可安然入睡。足部循环肉眼可见明显改善。
第一次刮痧后照片:
五次刮痧后
治疗过程中腿部出痧较多,有较多痧包,经过五次李氏砭法治疗后双下肢肢端疼痛基本缓解,末梢血运恢复正常。患者及家属感受到了中医疗法所带来的神奇及李氏砭法的独特魅力,不仅免除了患者做手术的痛苦,还提高了生活质量!患者非常开心!
作者简介:医院十七病区执砭人,李氏砭法师承弟子,叶惠玲。
编辑:方與欢迎投稿:dszyidao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