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但是有效的血糖控制可以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所以说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是控制糖尿病的底线。糖尿病患者需经常监测以下相关指标并努力控制好血糖,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几率。
1、眼底检查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主要与病程和血糖状况有关。常见的有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眼底出血等,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建议检查时间:每6个月检查一次。
2、尿微量白蛋白
约30%-40%的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20%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蛋白尿及肾功能的进行性减退,具体症状为高血压、水肿、泡沫尿、乏力、面色苍白,个别患者还可出现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的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贫血等并发症。
建议检查时间:每6个月检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
3、心脏相关检查
糖尿病心脏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变、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其临床表现可能从无症状至严重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或伴急性心肌梗死等非常复杂的严重症群,因其病变错综复杂,在临床上常常不易被及时发现,部分患者还具有突发性,甚至危及生命。需要做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自主神经电生理检测。
建议检查时间:每3-6个月检查一次。
4、神经电生理检查
60%-7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症状,如四肢感觉减退、麻木、刺痛;腹胀、腹泻、便秘、尿潴留;阳痿、性功能下降;听力下降、吞咽困难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依据是神经电生理检查,即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肌电图。
建议检查时间:每6~12个月检查一次。
5、彩色超声多普勒探查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周围血管病变,全身大血管均可受累,下肢最为常见,可表现为足部皮肤发凉、足部疼痛、间歇性跛行,且皮肤易受感染,溃疡经久不愈,严重者引起坏疽导致截肢(趾)。彩色超声多普勒探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外周血管病变。
建议检查时间:每6~12个月检查一次。
6、口腔检查
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中以牙周病最为常见,患病率可达30%左右。慢性牙龈炎反复发作,牙槽骨萎缩,久而久之易引起牙齿松动或脱落。因此,不能忽视口腔检查。
建议检查时间:每6~12个月检查一次。
7、尿常规
包括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尿白细胞等多项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间接反映血糖水平,明确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等情况。另外,还能较早地发现糖尿病肾病。
建议检查时间:每3-6个月检查一次。
8、体质指数(BMI)
体质指数可作为每日摄入热量多少的参考,还可以帮助指导临床选药。例如,超重或肥胖的糖友首选双胍类药物,消瘦的糖友首选磺脲类药物。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
9、下肢血管超声及造影:了解是否有下肢动脉硬化或狭窄。
10、胰岛功能检查
空腹和餐后2小时C肽测定,可以了解胰岛功能情况,一般空腹C肽在0.3-0.6pmoL/mL,餐后C肽应该是空腹C肽的5-6倍。如果空腹C肽不达标,说明胰岛基础分泌功能不好,如果餐后C肽没有5-6倍,说明胰岛应激分泌功能不好,这两种情况在临床药物治疗用药的选择上是有所区别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