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糖尿病友需要胰岛素治疗

是否注射胰岛素?给您通俗易懂的答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糖尿病?主要的原因有两个: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作为人体唯一具有降糖作用的激素,还担负着其他职责,包括促进蛋白质、脂肪及糖原的合成。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的地位举足轻重,很多情况下无法被口服降糖药物所替代。关于胰岛素,你需要知道??:

1、胰岛素治疗并不提示糖尿病进展为晚期;

2、胰岛素没有“成瘾性”,它是人体内自然存在的一种生物大分子物质。

糖友们应该全面地认知胰岛素,抛开错误成见,不盲目抵触,以免贻误治疗时机;也不能因为觉得只有胰岛素“没有肝肾毒性”,而自行过量地注射胰岛素,结果导致严重的低血糖事件。只有合理恰当地使用胰岛素,才能有助于逆转糖尿病及并发症的进展。哪些情况下,可以选择注射胰岛素呢????1型糖尿病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往往发病很急,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严重的可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主要的发病原因是自身的胰岛素严重或完全缺乏。

及时胰岛素治疗,可快速纠正症状,避免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

1型糖尿病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

?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的2型糖尿病

多数2型糖尿病发展比较缓慢,因此有些患者可以血糖升高后多年没有任何症状。

当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如空腹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9%时,可出现明显的高血糖症状,如:多饮、多尿、乏力、消瘦等,这种情况下需首先选择胰岛素治疗,不仅有利于快速控制病情,还可以及时保护胰岛功能,早期逆转疾病的发展。

?糖尿病分型存在疑惑时

目前通用的糖尿病分型,把多数糖尿病患者分为1型和2型,并不完全满足临床实践,甚至有医学专家指出每种类型的糖尿病存在亚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

有部分患者初次诊断分型存在疑惑,建议先行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治疗后,再根据复查结果确定分型,制定下一步的方案。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不能将血糖控制达标时

2型糖尿病是缓慢进展的疾病,初次确诊时,只要配合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饮食控制、运动),多数患者单纯口服药物治疗就可达到满意的血糖控制。

当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需要在口服药物基础上,开始注射胰岛素。

?合并严重感染、外伤

如严重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道感染、急性胃肠道感染,需要暂停口服降糖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等病情控制基本稳定后,再重新评估决定是否继续口服降糖药物。

?妊娠期

不管是糖尿病患者确定怀孕后,还是在怀孕后初次确诊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是唯一被证实安全的降糖方案。

?病程太长,自身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或合并严重慢性并发症时

胰岛功能的下降呈进行性,随着病程越来越长,自身胰岛素缺乏逐年加剧,最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效果很差,需要胰岛素治疗。

胰岛功能的好与坏可反映血糖控制的难与易,但不代表病情轻重。

有些患者由于早期疏于控制,导致出现慢性并发症,如严重周围神经病变、眼底出血失明、肾功能严重损害等,需要改用胰岛素治疗。

9种情况下,糖尿病友必须停掉口服降血糖药物,改为胰岛素治疗

对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控制血糖是首选。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糖友经常会遇到医生要求你停用口服降糖药而改用胰岛素治疗的情况。

由于医生工作忙,解释不够,很多糖友不理解。

本文给大家详细解释:9种情况下,糖尿病患者需要及时停用口服降糖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的情况。

1.妊娠期间

对于有妊娠打算的糖友,应该先控制好血糖再妊娠,或者在备孕期间就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这样才能保证妊娠期间的血糖平稳。

因为口服药治疗可能会存在增加流产、死胎、胎儿畸形等妊娠风险,所以一旦妊娠应及时停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改为胰岛素治疗,并且应该尽快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防止高血糖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者,如果饮食及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好,应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5.3mmol/L以下,餐后1小时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6.7mmol/L以下,才能确保妊娠期间母子平安。

2.外伤、手术

外伤、手术对于糖友来说是一种应激,在这种应激状态下,各种升血糖的激素会迅速升高,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甲状腺素等,导致血糖升高明显,严重时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急性并发症。

这时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物很难控制好血糖,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将血糖维持在7.8~10mmol/L之间,以确保麻醉与手术的安全。

如果是正在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糖友,还存在诱发乳酸酸中毒的危险,所以,必须在手术前24小时停用二甲双胍。

必须行紧急手术者,应立即停用口服降血糖药物,严格监测肾功能,并且给予静脉滴注胰岛素,确保血糖平稳。

3.感染

感染也会激发机体的应激反应,感染时会通过调动体内所有的防御系统来对抗感染给人体带来的损害,其中除了白细胞趋化因子、免疫球蛋白、炎症反应因子等增多外,一些可能升高血糖的激素也会增多,从而导致血糖升高,而血糖升高又会导致感染难以控制。

感染期间不管是哪种口服降血糖药物,都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所以,当你身体存在有任何感染、特别是严重的感染时,必须停用口服降血糖药物,及时使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好,以便感染得到很好地控制,阻止恶性循环。

4.肝肾功能异常

肝肾功能异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治疗前就有肝肾功能异常,这种情况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或其他疾病所致,在治疗上医生一定会建议你使用胰岛素,而不是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物。

另一种情况是使用一段时间口服降血糖药物后,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这是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在积极护肝、护肾的同时,及时停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

5.口服药物过敏

不管是什么药物,都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尤其是口服降血糖药物中的磺脲类药物,如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它们都属于磺胺类药物大家庭中的一员,导致过敏的机会更多,其他口服降血糖药物也会导致过敏反应。

所以,一旦出现口服降血糖药物过敏,就必须立即停用,改用胰岛素降血糖治疗。

6.胃肠道不良反应

大多数口服降血糖药物都有胃肠道不良反应,特别是磺脲类、双胍类、a-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等口服降血糖药物,胃肠道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排气多、腹泻等,严重者可引起腹痛、脱水、休克等。

所以,服用这类药物如出现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停用口服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

7.贫血

口服降血糖药物中有很多可以影响造血功能,其中最常见的是磺脲类药,可以直接抑制骨髓造血系统,导致贫血或白细胞减少。其次是二甲双胍,可抑制胃肠道维生素B12的吸收而导致贫血。

另外,糖尿病晚期,肾功能损害严重时也会因为促红细胞生成因子不足而导致贫血。

总之,不管是哪种原因导致贫血,都应该马上停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

8.体重下降明显

医生在为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体重的增减是医生首先考虑的问题。

对于体型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首选既能降血糖又能减少体重的降血糖药物治疗;对于体重偏低的糖尿病患者,首选能增加体重的降血糖药物治疗。

在所有的降血糖药物中,磺脲类、格列奈类等促胰岛素分泌剂及胰岛素在调整血糖时会促使体重增加;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a-糖苷酶抑制剂、SGLT-2抑制剂、GLP-1类似物等在调整血糖时可使体重下降。

如果糖友近期体重下降明显,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由医生帮你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9.新发糖尿病患者

对于新发的糖尿病患者,当空腹血糖大于11.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0%,需要先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因为高血糖毒性,会导致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抑制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敏感性,最后使胰岛素抵抗加重、胰岛素分泌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先用胰岛素去除高血糖毒性作用,一般在强化治疗半个月至3个月后复查胰岛素功能,如果胰岛功能已经恢复可给予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的治疗可以有多种选择,口服降血糖药物由于其使用方便、安全、用药依从性好等因素已经成为医生和广大糖友的首选,但是糖尿病患者必须对什么时候应改用胰岛素治疗有所了解,以便在必要时配合医生控制好自己的血糖。

6种情况下需要胰岛素治疗1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绝对缺乏,也就是自身不能分泌胰岛素了,需要终身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2明显高血糖新发2型糖尿病

新发病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高血糖症状、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首选胰岛素治疗。

3新诊断糖尿病分型困难

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分型困难,与1型糖尿病难以鉴别时,可首选胰岛素治疗。

4口服药血糖不达标者

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若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降糖药和起始胰岛素的联合治疗。

5体重明显下降

在糖尿病病程中(包括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显著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6特殊情况

手术、感染、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妊娠等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胰岛素治疗。

尽早打胰岛素有哪些好处?

1

保护胰岛功能

及早应用胰岛素可以消除高血糖、高血脂的毒性作用,让超负荷的、“有病”的胰岛细胞得以休息,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保护胰岛分泌功能,延缓β细胞的衰竭。

2

改善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胰岛素治疗后能够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3

恢复胰岛素第一相分泌

胰岛素第一相分泌,指的是血糖升高后的1~3分钟,刺激胰岛素立即分泌,6~10分钟胰岛素分泌降至基线,这对维持糖耐量正常和控制餐后高血糖具有重要作用。2型糖尿病最初表现就是胰岛素第一相分泌消失,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助于恢复第一时相分泌,保存剩余B细胞功能。

4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2型糖尿病患者尽早实施胰岛素治疗,有利于维持正常的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使血糖长期达标,大大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

1型糖尿病(T1D)患者需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当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或存在口服药使用禁忌时,2型糖尿病(T2D)患者也需尽快使用胰岛素治疗方案。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东宝舒霖关怀、糖尿病之友

胡利梅,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年毕业于河北北方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年毕业于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在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参加工作。年晋升为主治医师。曾在《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国际眼科杂志》发表文章。擅长甲状腺和糖尿病的诊治,联系每周一全天普通门诊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团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如果您觉得本文内容对他人有所帮助

可以转发到朋友圈或转给有需要的人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2013fanxian.com/lcbx/44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