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www.xxzywj.com/
医学界一直没有搞懂糖尿病的真正病因,药物虽然可以降低血糖,后期仍不免出现残酷的并发症。由此可见,把糖尿病完全交给医生和药物是很危险的一件事。药物只能控制血糖,无法解决糖尿病的发病根源问题,也就无法逆转乃至治愈糖尿病。
糖尿病本质上,属于生活方式病,其发病机制并不复杂,无非是糖脂化饮食。精炼种子油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导致肥胖,导致肝脏、脂肪和肌肉组织的胰岛素抵抗,白米白面甜食等三白饮食不断推高血糖,累坏了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细胞瘫痪。
一方面,血液里血糖居高不下,全身胰岛素抵抗无法降低血糖,另一方面,胰岛细胞功能降低,无法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帮助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导致血糖持续偏高,只好通过尿液排出血糖,糖尿病就发生了。
人体需要脂肪供能,也需要脂肪组成细胞结构,但是人体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脂肪呢?人体自身合成的是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人体自身是无法合成多不饱和脂肪的,就很能说明问题。以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为主的植物种子油,包括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等,对人体并不友好。由于这些植物油经过精炼,还会产生毒性很大的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引起慢性炎症,并且不容易被代谢掉增加肥胖风险,参与细胞膜合成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最终提高患糖尿病风险。
种子油的多不饱和脂肪是液体的,具有流动性,它存在于种子的目的是促进种子发芽,它被动物摄取,最大的价值在于动物冬眠时不会凝固,为身体供能,但是代谢相对于饱和脂肪酸要慢,而且容易被氧化。人类是恒温动物,无需冬眠,所以其实不需要用到它。
身体里大部分细胞都可以代谢葡萄糖和脂肪酸作为能量底物,但是在某一刻细胞只能代谢一种为主。细胞究竟代谢哪一种能量底物,则是由胰岛素调控的。当胰岛素与细胞受体结合,激活葡萄糖代谢通路,此时,葡萄糖进入细胞,代谢以糖为主,同时抑制了脂肪代谢。如果没有胰岛素,或者细胞存在胰岛素抵抗,那么细胞就进入脂肪代谢模式。
人体白天的代谢与夜晚不同,白天糖皮质激素分泌,身体会上调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身体主要以葡萄糖为能量进行供能,而夜晚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血液葡萄糖浓度降低,褪黑素的分泌也会抑制胰岛素的产生,如此人体切换到脂肪代谢模式。但是有利于身体代谢的脂肪并非多不饱和脂肪,而是长链饱和脂肪。长链饱和脂肪主要在夜间给身体供能,使得身体脂肪得以消耗,而血糖平稳,可以有效供应大脑。倘若身体内以多不饱和脂肪为主,那么会导致胰岛素敏感,仍然采用葡萄糖供能,糖代谢又会进一步抑制脂肪代谢,糖原耗尽,就会导致身体容易低血糖,感觉就是饿,容易半夜被饿醒。
长链饱和脂肪组成的脂肪细胞,在进食的时候会发生选择性的生理性胰岛素抵抗,不会导致脂肪细胞吸收过多葡萄糖导致脂肪细胞增大;而含有多不饱和脂肪的脂肪细胞,在进食的时候会发生病理性胰岛素敏感,导致大量吸收葡萄糖进而转化为脂肪导致细胞不断增大。增大的脂肪细胞不仅导致肥胖,还容易释放炎性物质,释放到全身,进而引起全身性的胰岛素抵抗。
葡萄糖进入细胞内部的线粒体代谢,会产生能量,同时产生自由基。如果血液中的葡萄糖太多,导致细胞无法处理更多的葡萄糖,能量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给代谢刹车,也就会产生细胞胰岛素抵抗,从而减少葡萄糖的摄取,这是一种健康的胰岛素抵抗。
但是如果细胞本身已经产生障碍,那么必将无法摄取更多的葡萄糖,会推给其他细胞去利用葡萄糖,其他细胞天长日久也会产生障碍,那么这时,就会出现组织病理性胰岛素抵抗。胰岛细胞分泌原来同样数量的胰岛素已经无法降低血糖,就会代偿性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长此以往,胰岛细胞也会被累坏,从此胰岛功能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更难降。
白米白面白糖等高碳水高糖物质进入人体后代谢为葡萄糖,会让血糖飙升,促使胰岛素更快的分泌,进而累坏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细胞无法分泌足量的胰岛素。而身体主要吸收葡萄糖的组织,肝脏、肌肉和脂肪又处于胰岛素抵抗状态,无法有效吸收葡萄糖,这就不免体内血糖处于持续升高状态。
此时,注射胰岛素,对于一部分人有效果。但是,过高的胰岛素本身也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脂肪酸通过糖异生大量生成葡萄糖,继续推高血糖浓度,如此,注射胰岛素无法降低血糖,糖毒性对身体持续造成伤害,带来并发症风险,而血糖一部分转化为脂肪储存,导致患者持续肥胖。
综上,我们围绕胰岛素抵抗和胰腺瘫痪的机制对于糖尿病的机理进行了阐述,想必你已经了解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