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转病移第二十二章糖尿病是吃糖多导

年4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首份《全球糖尿病报告》称,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加。年全球共有患者1.08亿人,约占全球人口的4.7%;到了年增加到4.22亿人,约占全球人口的8.5%。智研咨询发布的《—年中国糖尿病药物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年达到1.22亿人,中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已高居全球首位。在中国成年人口中,已有近10%的糖尿病患者。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告诉我们,糖尿病的预防和调理急需我们重视起来。

一产生糖尿病的情绪原因

目前对糖尿病的治疗大都是以控制血糖为目标,让病人少吃甚至不吃糖。但是,我们都知道糖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个饿得快要晕倒的人只要吃一点糖,就会很快恢复体力。所以,糖对于人来说,就好比汽油对于汽车一样,是必不可少的能量补充。

健康人每天的食物——米饭、馒头、水果、鱼肉等都会含有很多糖分。这些糖分中的20%-40%会被人消耗掉,多余的糖分一部分转化成脂肪,另一部分转化成氨基酸,并以这两种形式储存在身体里面。当人体饥饿、能量不够时,脂肪和氨基酸就会重新转化成血糖,给人体及时提供能量。

人体是一个精巧的系统,有着非常合理与科学的平衡方式。人体具有多种独立的血糖转化循环:

1.血糖—脂肪—血糖;

2.血糖—氨基酸—血糖;

3.血糖—氨基酸—脂肪—血糖;

4.血糖—氨基酸—蛋白质—氨基酸—血糖;

5.血糖—氨基酸—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血糖。

从这5大循环能看到,人吃进去的糖不仅提供身体必需的能量,更提供氨基酸和蛋白质、是人体提高抵抗力最重要的物质来源!西医认为,人体大多免疫蛋白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氨基酸的多少决定了人体抵抗力的强弱。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的“一砖一瓦”,一个人是否健康,蛋白质是很重要的评价标准。

正常人的身体只要血糖超过6.0mmol/L,多余的糖分就会被转化成脂肪或者氨基酸,实现储存和进一步建设人体的重要作用。可是糖尿病人丧失了血糖的一部分转化功能——血糖已经超过了6.0mmol/L,但是多余的糖分却无法顺利转化,于是导致血液中糖分过高。简单的说,糖尿病就是身体“化糖”功能出了大问题!

所以人体出现高血糖,不应该只着眼于血糖指标,而是应该正视身体化糖功能的问题。如果只是靠减少糖分的摄入、靠药物盲目降低血糖,就会减少了人体的能量和营养来源,不但血糖不够,连脂肪、氨基酸和蛋白质都会越来越少。长此以往,身体体质就会下降,抵抗力越来越差,于是导致身体其他器官的“原料”不足而产生各种并发症。盲目降血糖,也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身体把我们日常的饮食转化成人体可以利用的能量——血糖,而在身体内部使得血糖维持稳定的是胰岛素。所以从病理学的观点来看,糖尿病的产生缘于人体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是因为人体细胞膜上的接收器降低了对胰岛素的接收而导致细胞无法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最终造成血糖上升。所以,现代糖尿病的治疗通常是让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血糖监控并定时服用降血糖药物。但是,患者由此只能通过药物来控制自身血糖的上升,却无法根治由于这种病而产生的多种并发症的慢性病痛。

无论Ⅰ型糖尿病,还是Ⅱ型糖尿病,均属于代谢性疾病。从动力学上看,既然有“代谢”,那就意味着运行和替换。运行、替换又是动态的,糖尿病病理就是因代谢淤堵而未能得到好的替换。“代谢淤堵”常由脂肪淤堵引起,从而导致糖及其他营养成分难以进入细胞组织。

因脂肪具备难以水溶分解与“低温淤滞”难以运行流通的特点,所以脂肪一多,就淤堵在毛细血管的“瓶颈”中,一旦热量(体温)与动能(震动)不足,细胞就难以吸收到毛细血管里的养分了。于是,尽管其“上游”血中的脂、糖很多,但因毛细血管淤堵,“下游”细胞却处于“干涸”状态,正如上游的肥水总灌溉不到下游的田里一样。也就是说,正因为脂肪先“堵”了,糖就跟进不到细胞组织里。于是,糖便滞留在血中,以致血中脂、糖不断升高,这就是“高血糖”以及“高脂血症”形成的缘由。

糖尿病在中医来讲属于消渴的范畴。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消渴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消渴分为三种类型:渴而多饮者为上消;消谷善饥者为中消;口渴、小便如膏者为下消。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素体虚弱等因素均可导致消渴。在临床上,根据中医理论可将糖尿病分为肺热津伤型、胃热炽盛型、肾阴亏损型和阴阳两虚型。

对于糖尿病我有比较多的了解,因为我的母亲生前也是糖尿病患者,并因糖尿病和脑血栓去世。所以多年来我一直研究糖尿病与情绪的关系,希望找到这个病症的真正原因和疗愈方法。在观察和拜访了数百位糖尿病患者后,我发现这些人的性格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想要控制别人却又控制不住。

比如,我的母亲是一位很能干的人,做事非常认真,但是在工作中却有很多不如意,提出的意见领导不重视,多年努力却没有换回应有的晋升。同时,她很有主见,头脑聪明且很有想法,任何时候都希望别人能够听自己的。虽然她说的都对,但是沟通方式却让人难以接受。再加上我的父亲也是一位强势的人,母亲说的话他并不采纳。所以我母亲对家庭、对丈夫、对工作的“控制”总是无法实现。

部分糖尿病与情绪的对应关系归纳如下:

第一、有想控制局面、控制进程、控制下滑等想法,有着急心切、焦虑不堪、烦躁、恐慌、委屈、生气等情绪;

第二、认为自己有本事、有能耐、有主见,自己做得很对,觉得自己为别人付出很多却没有得到回报、好心没有好报,认为看错了人等委屈、生气、压抑的情绪;

第三、期盼一切都好,希望所有人都能接受自己,想达到所盼望的目标又有着很多担心的情绪。

二糖尿病的危害性

我的母亲患糖尿病九年,年离世,她生前的生活场景对我来说至今历历在目,很多东西不能吃,每日都要定餐、定量。尽管努力控制到最后还是出现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的危害性是巨大的。如果长期血糖增高,会使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会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脚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部病变所致。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0-20倍。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产生一种并发症,而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可见,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慢性疾病,虽然通过药物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如果不能够消除这种疾病的隐患,对于身体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负担和威胁。

三糖尿病的“情志疗法”调理

其实,我们的身体有着极强的自愈能力,可以很好地维持我们自身的健康和平衡,但前提是我们必须顺应内在的精神。只有内在的精神愉悦了,才能源源不断地唤醒身体细胞的活力。因为对于物质的身体而言,起主导作用的是人内在的精神。当人内在的心境及状态与自然的生命法则相悖时,身体就会以疾病的形态呈现。所以,糖尿病患者要面对的真正问题是:你的内在怎么了?只有找到内在的源头,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患,获得健康!

这些年我所遇到的糖尿病患者都有想要控制却控制不了的情绪的故事。有的人想要控制孩子,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生活;有的人看到股票一路下跌,很想控制资金的运转,但就是无法解套,什么也改变不了;有的人企业效益下滑,想力挽狂澜但最终无法控制局面;有的人希望控制配偶,让配偶事事都按照自己的意愿……

一位做股票交易的朋友请我处理他的糖尿病问题。他讲到年股市大跌时,一方面自己的投资每天都在缩水,另一方面他帮助别人管理的股票还需要给对方固定的回报。但那时候每天一开盘股票就跌停,每天都亏很多钱。他十分想控制住这种局面、改变亏损的现状,但是无能为力。

还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因为领导出事,十分担心自己被牵连进去。但同时又看到有些同事利用职务之便拿好处,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事情,想控制这些状况却不知所措,没有办法控制住,改变不了周围的环境。

有的人在不断地奋斗与努力之后,事业刚有起色,眼看着自己所追求的一切就要实现了,却忽然被确诊为糖尿病,免不了会有一种“辛辛苦苦几十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伤感。可是在叹息后往往就没有想过,为什么自己的身体不配合去享受好不容易获得的一切,反而生起病来。其实外在物质的富足并不一定能让人获得精神的愉悦,只有使人内在的精神得到不断的滋润,身体才会越来越健康。

人来此生是为了通过体验而觉悟,为了从每一段经历中看到自己需要提升和改进的部分。病也是一种经历,从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控制心态和控制不住后的失落。

案例分享

在年2月的“心转病移”第四期课程上,一位学员诉说自己前年检查发现患上了糖尿病,现场测量血糖指数为18.4。我首先用手法为他处理了头部、淋巴、大腿、小腿、足底等能量淤堵点,然后开始通过“情志疗法”引导他回顾曾经发生的有着控制情绪的经历。

很快他就想起前一年试图控制某一区域市场但是最终没控制住的经历。而且当时使用的资金中有一部分来自朋友——朋友是抵押了房产投资到他的事情中来,但没想到最后不但没有赚到钱,更是血本无归。原来的好兄弟一夜之间变得仇人一般。当时他非常难受,心里的委屈和痛苦无人诉说。出现这件事情后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发现自己患上了糖尿病。一个脾气性格都非常硬的山西汉子,讲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却哭得难以自已。“情志疗法”后,他慢慢地恢复了平静,之后我们再次测量血糖指数为14.9,下降了3.5!

“心转病移”第五期课程上,一位70岁的学员有7年糖尿病史。当我问她有什么想控制而控制不了的事情时,老人家马上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开公司的事情。老人家很想知道企业的运营情况却无法得知,所以产生为孩子担心的情绪,怕孩子生意做大了不能把控。

“心转病移”第六期课程上,一位73岁的女学员有18年糖尿病史,一直都是由中医调理。可是到了前几年血糖值继续升高,所以认为中医调理效果不大,改为用西医方法控制血糖,但是效果也不明显。她在女儿的支持下来到课堂学习。在交流中我看到她的手不自觉地颤抖了一下,我就问她经历过什么伤害和打击。老人的眼泪马上就流了下来,痛苦地讲述了自结婚以来不断遭受家暴的状况。

一位57岁的美籍华人有8年糖尿病史。在与他人做生意的过程中,因为所签合同中存在表述不清而被生意伙伴欺骗,不但自己血本无归,借朋友的钱也无法还上。本来打算要走诉讼程序,但发现需要多次国际往返取证,还要一大笔律师费用,而且即使赢了官司,也很难拿到索赔。为此他多年来经常为这件无法控制的事情而着急、焦虑。

这些年我在课堂或咨询中处理了很多糖尿病个案,当事人经过舒缓情绪以及手法调理后,血糖值都有所下降,这些都证明了糖尿病与情绪有着直接关系。

在生活中,我发现有些患有糖尿病的人脖子后面会有一条横纹,而且血糖高的人横纹会明显比血糖低的人深。实践中我通过“情志疗法”的手法调理患者脖子后面的横纹、疏通气海以及按揉脚底对应胰脏的气道,再加上使用一副增加血液循环的药物泡脚,糖尿病症状就会缓解很多。

根据这些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调理糖尿病的方法:

第一,疏导与糖尿病对应的情绪;

第二,调理关元穴、天枢穴、中脘穴,提高身体内在动能;

第三,舒缓左右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率谷穴、天冲穴、左右肩井穴、风府穴、哑门穴、大椎穴和颈椎、丰隆穴、殷门穴、承山穴、足底胰腺反射区等能量淤堵点;

第四,用多年研究的糖尿病专用经络调理萃取液(已申请发明专利受理审批中),放入38度左右的温水中泡脚,增加身体热能,排出体内淤堵的气。

西医对疾病的理念是消毒、消炎和切除;中医对疾病的理念是解毒、和谐与平衡。从养生的观点来看,身体的疾病来自于不规律的生活、不恰当的饮食和不稳定的情绪,只要人能够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搭配和稳定的情绪,就不会有病,或者少得病。

更多精彩

《心转病移》第二十一章 为什么看不起别人容易得颈椎病?《心转病移》第二十章 人真的会吓破胆吗?《心转病移》第十九章 为什么“心硬”也会带来疾病?《心转病移》第十八章 为什么指标正常的人会突然死于心脏病?《心转病移》第十七章 为何过度悔恨易引发肾病?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2013fanxian.com/jbzl/84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