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重现
李先生今年45岁,是一名司机,平时忙于工作,很少规律体检,已经有7年的糖尿病病史。近两年感觉身体越来越差,精神状态也不好,常常起夜好几次。一年前偶然发现白天尿量很少,还有大量尿泡沫,但他想着不痛不痒,就没当回事。
直到今年单位的一次体检,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尿蛋白3+,血压高达/mmHg,进一步复查后发现,肾功能出现了损伤,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3g,血肌酐升高umol/L。来我院肾病科门诊一看,根据各项检查结果,医生基本诊断他为糖尿病肾病。
“我每天都有吃降糖药啊,怎么还出现肾脏病了呢?”李先生不解地问。
医生耐心地给李先生解释:“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控制不好可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你没有注意血糖控制,你的糖化血红蛋白7.5,说明这几月来血糖控制不佳,再加上你既往没有规律复诊、体检,才会导致肾损伤。尿量少、泡沫尿、血压高很可能也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惹的祸。”
听到这里,李先生追悔莫及。
临床上,类似李先生这样的糖尿病患者不在少数。
我国有超过1.3亿糖尿病患者,据统计,大约1/3的糖尿病病人会发生糖尿病肾病。目前糖尿病肾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终末期肾病的最主要原因,并且,40岁之前诊断为型糖尿病的患者,罹患糖尿病肾病的风险明显增高。
糖尿病肾病共分为5期,从轻到重分别为Ⅰ至Ⅴ期。如果能做早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采取个体化预防措施,Ⅰ~Ⅲ期的糖尿病肾病是可能逆转的。一旦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时机,进展到Ⅳ或Ⅴ期患者,出现了高血压、蛋白尿、水肿,则病变不易逆转,最终只能依靠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应如何早期识别糖尿病肾病?当糖友出现以下6大症状,需警惕糖尿病肾病!
1、小便有泡沫
一般成年人尿里有泡沫是正常现象,通常10到0秒会消失,但如果长时间不消失,可能跟尿蛋白有关。尿液中蛋白含量异常升高是引起泡沫尿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糖尿病容易导致肾脏损害,尿液中蛋白增加从而出现泡沫尿。
、水肿
健康人起床后可能出现轻度眼睑浮肿,不多久就会逐渐消退。而肾病患者出现的眼睑浮肿很难自行消退,水肿往往还发生在位置低的部位比如小腿、脚踝,卧床者还可发生在臀部、大腿等,甚至会表现为全身浮肿、体重突然增加,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会出现凹陷,且浮肿不易消退。
3、夜尿增多
正常成人夜间一般不排尿,如果每晚起夜次以上,或者夜间尿量超过一天总尿量的1/3,称为夜尿增多。当糖尿病造成肾脏损害的早期,肾血流灌注压加大,尤其是晚上平躺时,肾血流量增加,身体内水分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就会出现夜尿多的表现。
4、高血压
糖友初次发现高血压,应该检查肾脏是否有病变,尤其是中青年人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高血压,更要查查肾功能。
5、贫血
当糖尿病出现肾损伤,若发展至肾衰竭就容易引发贫血,这主要是因为肾实质已经受到严重破坏,肾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红细胞的破坏加速所致。持续的贫血会引起诸多不适症状,如乏力,头晕,纳差等。
6、骨痛
一旦肾脏发生病变,人体的骨骼健康也会受到威胁。慢性肾病患者血液中的钙、磷及维生素D会出现代谢紊乱,从而刺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骨痛、骨质疏松等肾性骨病。
哪些糖友更容易出现肾损伤?1、血糖控制欠佳
血糖控制不佳可加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而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明显延缓其发展。
、病程长
糖尿病病程越长,糖尿病肾病患病率越高。以型糖尿病患者为例,病程5年及以下的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为7%~10%,病程0~5年者患病率为0%~35%,病程大于5年者患病率更高。
3、伴有高血压
如果糖友原本就有高血压,或微量白蛋白尿期时出现血压升高,会加速糖尿病肾病进展和肾功能的恶化,加重尿白蛋白的排出。
4、遗传因素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家庭聚集现象,在一些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
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糖友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唯一的改变就是尿微量白蛋白增加,如果在这个阶段早期发现、积极治疗,肾脏病变多半是可以逆转的。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肾脏筛查,筛查内容应包括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肾脏彩超等,有助于发现早期肾脏损伤。
温馨提醒,糖尿病肾病没有特效药,重在预防,强调早期干预,在治疗上,要进行一体化治疗和管理,在专业的肾脏病医护团队的指导下,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并发症,保护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供稿:医院肾病科揭西娜执行编辑:卢悦明审核校对:何明坤责任编辑:宋莉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