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3159.html
“十人九胃”早已不是说说而已。据估计,现代社会近85%的人都有胃痛的困扰!而通常情况下,若症状较轻,很多人抱着忍忍就好了的心态;症状较重,则选择服用胃药,虽然短时间内会见效,但之后胃痛依旧会出现,反反复复,严重影响生活。
出现胃痛,说明你的胃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
可能还没有病变,但若是不及时调理养护,
则离胃溃疡、胃炎等也不远了。
从中医的角度看,
不同类型的胃痛,调养的方法也各有差异。
1阳虚型胃痛(虚寒)平时爱吃生冷食物,一吃就腹胀、胃痛,还拉肚子;还有些是体弱多病,经常服用大量药物的,也会过度消耗脾胃的阳气,在受到寒邪侵体时,就容易胃痛。
常见症状◆此类人群的舌苔薄白
◆口淡不渴,易消化不良
◆畏寒怕冷
◆常大便溏泄或者便秘
寒邪内客于胃,
胃阳被寒邪所遏不得舒展,气机阻滞。
因此,想要缓解此类胃痛,
则要暖胃、散寒、温通。
养护方法阳虚型胃痛平时要注意保暖,忌生冷、辛辣的食物,宜细软、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现在冬天,夜间气温较低,可以用暖水袋敷胃暖胃;平常也可以用膳食养护法。期颐饼很适合胃中虚寒人群食用。此外,因为胃气虚弱所导致的胃气不降的人也都适合吃。
期颐饼:护胃升阳1份鸡内金:消食和胃、活血化瘀
2份芡实粉:健脾消食、补气益肾
适量白糖:补中益气,补胃益肺
3份面粉
把鸡内金打成粉,用热水浸泡;
约六小时后,把鸡内金水倒入芡实粉和白面中和面,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
最后把面团捏成很薄的小饼,烙成焦黄色即可食用。
2阴虚型胃病(虚热)此类病人平时喜欢吃辣、热、煎炸类的食物,吃完后胃脘处有隐隐的烧灼般的疼痛,有时候还会反逆到喉咙酸溜溜的、爱打嗝。
常见症状◆此类人群的舌苔暗红、少津
◆口干口渴、食欲难振,身体迅速消瘦
◆脘腹胀满、反酸烧心
◆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症状
阴虚型胃病是由于体内的阴液不足,
缺乏阴液滋润而无法保护胃黏膜,
因此想要缓解症状需滋阴清热。
养护方法患者平时饮食要清淡一些,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平常可以多吃点雪梨、百合、莲藕、银耳、山药等能滋阴润燥的食物。另外,下面这款益胃汤也能作为日代茶饮。
益胃汤沙参30克、麦冬30克、石斛20克、细生地30克、玉竹(炒香)30克
煎煮后,代茶饮
沙参、麦冬、石斛都能养阴清热、益胃生津
细生地能生津止渴、滋阴补肾、清热凉血
玉竹滋阴润燥,养胃生津
3食积型胃痛此类胃痛多由过食肥甘厚味或暴饮暴食,饮食停滞,致胃气中阻,使得胃内食滞不通所致。
常见症状◆此类人群舌苔厚腻
◆常常嗳气、反酸、
◆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呕吐后痛感会减轻
◆还会有食欲不振、大便不爽等情况
此类胃痛的治疗原则是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养护方法:保和丸保和丸主要是山楂、麦芽、神曲、莱菔子、连翘、陈皮组成。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被称为“焦三仙”,具有消导积滞的作用,莱菔子有化痰的作用,茯苓可以健脾,陈皮是理气的药,连翘化湿热。
----------提示:食积的情况各有不同,
有人是吃多了面食;
有人是吃多了米饭;
有人则是肉类吃多……
而原因不同,配料用量侧重也不同。
人体腑脏之间有着制约和互助的关系。
因此,肝、脾都会影响胃的运行状态。
面积者麦芽用量可以多点;
米积者可以加点谷芽;
酒积者可以多点焦神曲;
肉积者多点焦山楂。
但具体用量需根据个人体质调整,
因此,若想饮用得遵医嘱。
4肝郁气滞型胃痛中医认为:忧、思、郁、怒皆能伤肝,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运化受阻,干扰胃部正常的调节能力,诱发胃痛。
常见症状◆此类人群舌苔薄白
◆会出现胸闷、脘痛连胁症状
◆喜欢叹气
◆大便不畅,嗳气或放屁后稍感舒服
◆一旦遇到烦恼、忧虑的事则胃痛加剧
肝郁气滞型胃痛的治疗原则是
疏肝理气、通畅胃气。
养护方法:陈皮饮陈皮6克: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白梅花6克:疏肝、和胃、化痰;
佛手6克: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三味药用热水泡10-15分钟即可饮用。
此外,患者还需控制自己的情绪,
并养成规律运动的好习惯。
5脾虚型胃病本身脾胃虚弱或是久病后脾胃受损的,寒从内生,以致脾不运化,胃失和降,发生疼痛。脾和胃二者密切合作,才能完成消化饮食、输布精微,发挥供养全身之能。
常见症状◆此类人群舌体厚腻、有齿痕
◆下身水肿,易长胖
◆喜欢叹气
◆早上起床时胸闷气短、头晕脑胀、四肢乏力
◆宿便软烂、粘腻,不成形
脾虚型胃病的治疗原则是温中健脾
养护方法:益脾粉白术60g:健脾和胃,燥湿利水
干姜60g:温中祛寒,回阳
鸡内金60g:祛痰理气,消食消胀
大枣g:补气,养血安神。
把白术、干姜、鸡内金、大枣都打成粉,
放在冰箱保存,
每次用6-10克冲水服用,或混在粥中。
这是张锡纯收录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的方子,
主治老人体弱,脾虚引起的胃痛。
以上是五种胃病类型的调理方法
胃病调理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可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
END
声明:文字整理自网络,调理方法仅供参考;图片来自rf图库授权,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删除等处理。编辑26,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