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教授郭立新
糖尿病,现已成为肾衰竭的首要诱因!因此,患者一年至少要做一次肾功能检测,早确诊,早治疗,早获益。否则您很可能要透析、换肾!
由我国专家所著的有关此观点的论文,不久前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1
糖尿病病人会患上肾病
个案:51岁的张女士,年查出有糖尿病,一直不肯吃药。年7月,因为糖尿病症状严重,再去就诊。医生说:要坚持服药控制血糖,医院复查。张女士按医嘱服降糖药两三个月后,觉得吃药不是好办法,就停了降糖药,改吃保健食品。吃了半年多,她感觉有点头昏不适,就诊,医生发现她的血糖超过正常值两倍多,而且肾功能多项指标异常,已出现严重并发症——糖尿病肾病!
何为糖尿病肾病?
肾病,是指肾脏受到损伤,并且不能按预期过滤血液了。
肾脏和“过滤血液”有何关系?
肾脏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成分如水、无机盐类、葡萄糖、尿素、尿酸等物质,都可以由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废物,如尿酸、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分等,则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肾脏就这样靠肾小球来完成过滤,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
如果肾小球受到损伤,不能按预期过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了,肾就病了。
为何说是“糖尿病肾病”?
因为糖尿病患者肾脏的这种损伤,是糖尿病造成的。
2
高血糖会损伤血液过滤网
糖尿病为何会导致肾损伤?
原因是,糖尿病引起的血液中糖水平过高会损害血管,而肾小球,则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的“血管球”!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其主要特征是“基底膜增厚并有透明样物质沉积”。
正常微血管壁以基底膜作为基础。当基底膜增厚严重时,微细血管可部分或全部阻塞,引起组织缺氧,以致病变持续不断加重。
而基底膜增厚引起的“弥漫性结节性肾小球硬化”,或“完全性玻璃样变”,就让肾小球无法完成过滤血液的重任了。
高血糖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反复的内皮细胞死亡和再生,也会引起基底膜增厚……
临床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肾脏疾病的风险,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肾病的发病率高达65%!
3
糖尿病肾病可导致肾衰竭
糖尿病肾病还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是,若肾小球损害不断加剧,会造成渐进性肾功能损害,甚至肾衰竭。
肾脏每天要过滤公升的血液,分离出1.9公升的代谢废物和过量的水,废物和水变成尿,进入膀胱后排出体外。
血液中的废物来自肌肉的运动,以及食物的消化。人体吸取养分后把代谢废物排到血液里,如果肾脏不能执行过滤血液的功能,有毒性的废物就会积存在血液里,就会导致尿毒症。
据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患有肾功能衰竭的可能性,比非糖尿病患者足足高17倍!
近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医院肾脏内科张路霞副教授为第一作者的《中国慢性肾脏病疾病谱的变迁》中说——
“糖尿病肾病占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首位,约为35%-38%。在肾衰透析的患者中因糖尿病引起的占70%-80%。”
4
肾功能下降会提高心血管病的死亡风险
2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病并发症”。而肾功能下降,会提高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进而也提高了死亡的风险。
肾脏和心血管病有何关系?
正常肾脏的功能,还有“分泌或合成一些物质,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如,分泌与调节血压有关的肾素、前列腺素,参与控制人的血压等。
临床发现,肾功能下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其风险较肾功能正常者,高出4倍之多!
临床还发现,明显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晚期的表现。高血压又可加速肾病的发展,合并高血压者,常在更短的时间内出现肾功能衰竭!
5
糖尿病还会引发视网膜等病变
若出现临床糖尿病肾病,表示糖尿病已发展到晚期,此时其它糖尿病并发症也很常见。
如95%%以上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部分患者因此而失明。除心血管病变外,神经病变也较为严重。
再则,2型糖尿病患者因肾功能下降,还会增加低血糖风险。而低血糖时,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要多于高血糖!
而且一旦出现肾受损,很多依赖肾脏代谢的降糖药就不能用了。
6
患病之初就要保护肾脏
郭立新教授强调,糖尿病患者应从治疗之初,就要加强肾功能监测,最好优先选用对肾无负担的药物,给肾脏减负。
随着肾功能的下降,糖尿病的治疗选择变得更加有限且复杂,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对于2型糖尿病和肾脏疾病患者群,当前的标准治疗,包括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的一些药物。
DPP-4抑制剂作为医生最为